宋詞鑒賞·《憶秦娥》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①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②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③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注釋】 ①秦娥:據《列仙傳》:春秋時有蕭史者善吹簫,作鳳嗚聲。秦穆公以女弄玉嫁之。一夕,夫婦樓頭吹簫,引來鳳凰,載二人仙去。是樓相傳稱秦樓。此處秦娥,泛指長安女子。②灞陵:長安東郊漢文帝墓側有灞陵橋,橋畔栽柳。漢唐以來,送人東行,常至此折柳以贈,示惜別情意。③樂游原:位于長安東南郊,登上可以望長安全城,為當時的游覽勝地。
【譯文】 秦娥從夢中驚覺,耳聞一縷凄涼的簫聲,眼見一輪清冷的明月。和淚的夢啊清冷的月,幻映出當年傷感的離別。當年折柳送別,如今但見灞陵橋畔的柳樹年年新碧。樂游原上又屆清秋時節,秦娥遙望咸陽古道,可嘆那人了無影蹤、音信斷絕。良人不見啊音信斷絕,只有西風蕭瑟,殘陽似血,拂照著那漢家帝王的陵闕。
【集評】 宋·黃升:“(《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清·劉熙載:“梁武帝《江南弄》、陶宏景《寒夜怨》,陸瓊《飲酒樂》、徐孝穆《長相思》,皆具詞體,而堂廡未大。至太白《菩薩蠻》之繁情促節,《憶秦娥》之長吟遠慕,遂使前此諸家悉歸環內。”又:“太白《菩薩蠻》、《憶秦娥》兩闋,足抵少陵《秋興》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藝概》卷四)
近代·王國維:“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堪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人間詞話》卷上)
【總案】 此女子思遠之作,然寄意遙深,不可以尋常閨怨視之。上片正面著題,從自身落筆。由秦樓秋夜望歸而反溯灞陵春日傷別,一片癡情全憑簫、夢、月、柳四者盤旋樞紐,映托生發。下片脫出個人悲歡之情,從大處遠處落筆,融入千古歷史興亡之慨。當年漢家盛世,何等煊赫豪華,而今卻古道蕭瑟,杳無蹤跡。唯余“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徒令后人悲嘆而已。由此觀照人生之無常,悲歡之變異,又何足道焉!
上一篇:白居易《憶江南》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朱敦儒《念奴橋垂虹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