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彼北芒兮,噫!
顧瞻帝京兮,噫!
宮闕崔巍兮,噫!
民之劬勞兮,噫!
遼遼未央兮,噫!
梁鴻,字伯鸞,東漢時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生活在漢章帝時代,他家貧好學,給人當過牧童、傭工,是當時名士。梁鴻和妻子孟光隱居在霸陵山中,耕織度日,世傳他們夫妻舉案齊眉的佳話,成為后世男女在婚姻愛情上所希求的一種理想境界。梁鴻隱居期間,曾因事出門,經過洛陽,見宮室豪華,帝王奢侈,民生勞苦,感慨系之地寫下了這首《五噫歌》。梁著書十余篇,今不傳;傳有詩三首。
“五噫”,就是五聲長嘆。作者在詩中長嘆的是時代和人民的痛苦。
梁鴻作為從隱居山中來到繁華帝京的人,一登上城郊的北芒山,洛陽城的全貌盡收眼底,而所見的景象令人實在驚異;并且此次初臨洛陽,又是隱姓埋名,不能不多生感慨。東漢當時的洛陽是地主、官僚、商人的集中地,奢侈、繁華,名聞遐邇,詩人這時親臨實地,顧瞻帝京,所見的景貌,果非虛言,于是登臨之嘆進而又發展為觀覽之嘆,第二聲長嘆更加深沉地發出來了。如果說登山與顧瞻之嘆,是一種普泛的感世傷時之嘆,那第三聲長嘆則是五聲長嘆的中心,詩人此時已從感嘆發展為怨嘆: “宮闕崔巍兮,噫!”詩人好象從帝王的宮闕之高大威嚴中,看到了社會上層奢華無度、社會下層勞苦無度的根本原因所在,這種掩蓋在嘆息聲中的揭露與批判,是很令最高統治者所不安的。當時執政的漢章帝曾因為這幾聲長嘆,下令尋找過他,致使他終生隱居,未得出頭。第四聲長嘆,是一聲哀嘆,可以與屈原在《離騷》中寫下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句并讀。梁鴻為人民之不幸而哀嘆,其深意不減于屈原,而還由于他與帝王不存在那么多藕斷絲連的關系,并且也不慮“恐皇輿之敗績”,所以梁鴻的這一聲哀嘆,可以說是直接來自人民的哀嘆: “民之劬勞兮,噫!”梁鴻的第五聲長嘆是更加深沉的,因為他同情人民的勞苦,但又看不出人民怎樣才能擺脫這種沒有盡頭的勞苦的命運,這嘆中是有怨怒的: “遼遼未央兮,噫!”
這首詩的妙處在于,狀寫眼前的觸目現象,把無限的感憤不平,放置在沒有確切意義的嘆氣之中,結果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外感染效果。因為當時帝京的奢華腐敗是世人耳聞目睹的,只要勾畫出事實,引發起感慨,讀詩的人就會用自己的感情去接應和豐富詩的形象和感情。
上一篇:杜牧《泊秦淮》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歐陽修《踏莎行》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