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 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陶潛后期寫有一組雜詩,共十二首,這是其中之一。這首詩當寫于晉義熙十年(414),詩人五十歲時。全詩十二句,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人生哲理。
詩的開頭四句寫人生無常。詩人以比興起篇,說人生世上沒有根柢,就如那路上飄揚著的塵土。“塵”,言其小,可以隨風飄轉,“陌上”,喻人生途程。風一吹,塵埃分散,不是原先的狀態。飄舉、分散、轉動、非常身,都是“無根蒂”的注釋。
這四句寫出了人生無定,使人極易產生虛無主義的想法,以為人生于世,無主無常。其實,詩人的立意絕不在此,而是以此為轉捩的一個側面,緣此而逆轉入另一層面,也就新奇精警了。
詩的中間四句為轉折人的第一層次,說明人們要相親相愛。“落地”,承上文“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而來,只要落地了也就是兄弟,典出《論語·顏淵》:“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何必一定要同胞的兄弟才是親人呢!有歡樂的時候,就大家一道作樂,哪怕只有一斗酒,也邀鄰舍來聚飲。正因為“落地為兄弟”,也就該有酒同飲,有樂共享。這部分表現了詩人主張博愛的思想,既然人生如此飄泊不定,那又何必爾虞我詐,相互傾軋;那又何必門第森然,不可逾越。詩人追求“桃花源”的理想生活,于此又一次得到體現。
詩的最后四句,為第一層轉入的第二層面,較中段則更為升格。人的“盛年”不會重來,就如一天之中不可能有第二次早晨, 時光不倒流, 人老不再少, 宜乎“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勸勉人不要虛度年華。
這首詩在對待人生的態度上,雖然流露了人生無常的情緒,也有著空想的兼愛思想,可是最后的格調還是昂揚的,并不是叫人及時行樂,也不是消極遁世,而有著奮進精神。全詩直敘逕說,無藻飾之華,無彩繪之麗,真實而樸素,言理而帶情韻,因而啟人思考,逗人遐想,趣味盎然,在陶詩中也稱得上令人注目的一首。
上一篇:《雜詩(之一)·王夫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雜題八首(選一)·趙翼》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