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道然·金縷曲》原文賞析
題云川蓉湖詞隱圖
老矣城南杜。尚依然、飛揚翰墨,詞填花雨。一片湖光明草閣,漁笛聲聲堪譜。怪筆底、云濤爭舞。南上天臺西華岳,算文章、端合江山助。姜與史,共千古。
何須更憶花磚步。似長空、飛鴻去也,那曾回顧! 鴛鷺故交消息斷,輸與煙波伴侶。還只痛、鼎湖無路。昔日南薰供奉曲,到而今、都作傷心句。招漁父,唱《金縷》。
這是一首題畫詞。云川為杜詔(1666—1736)的別號。他是作者的同鄉(xiāng),以詞受知于玄燁(康熙) ,供奉內(nèi)廷。康熙五十一年(1712) 欽賜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先后參加《歷代詩余》、《詞譜》的撰修工作十余年。后以終養(yǎng)歸老,隱居蓉湖。他倡導(dǎo)后進,為詩壇主盟,嘗恣游山水名勝,並作詩紀文。杜詔工詩,尤善填詞,有《浣花詞》、《鳳髓詞 》 、《蓉湖漁笛譜》等。“蓉湖詞隱圖”是他晚年隱居蓉湖的生活畫。這首詞上片著重對杜詔詞作出評價; 下片著重對他的歸隱表示同情勸慰。“老矣城南杜”,開頭單刀直入,感嘆杜詔已老。“杜”,杜甫。杜甫在長安時曾移居城南之下杜,所以說“城南杜”。杜詔與杜甫同姓,均以詩名世。作者以杜甫喻杜詔,評價很高。接著寫他填詞的興致不減當年:“尚依然、飛揚翰墨,詞填花雨。”“翰墨”,筆墨。這里指杜詔的詞筆。“飛揚翰墨”意謂詞筆縱橫馳騁。“花雨”,泛指杜詞的內(nèi)容。杜詔的詞,能脫去凡艷,“風流醖藉”,“麗而則,清而峭” (顧貞觀),“如水碧金膏,纖塵不染” (丁紹儀)。“飛揚翰墨”二句,形象地寫他填詞才思馳騁與詞語清麗。“一片湖光明草閣,漁笛聲聲堪譜。”寫他隱居環(huán)境的優(yōu)美,扣畫幅上景物。這里有明媚的湖光,有樸素清幽的草閣,還有值得譜入詞中的悠揚漁笛聲。言外之意是隱居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自然能寫出更多佳作來。杜詔有詞集《蓉湖漁笛譜》,這里暗用其意。“怪筆底、云濤爭舞。” 承上“飛揚翰墨”,指出其詞的特色。“怪”,驚怪。作者說,使人驚怪的是他的詞如云濤變化多端。下面說明原因:“南上天臺西華岳,算文章、端合江山助。”天臺山在浙江天臺縣;“華岳”指陜西華陰縣的西岳華山。前一句概寫他“恣游山水名勝”,后一句說他的詞寫得“云濤爭舞”,正是因為得到江山之助。“姜與史,共千古”,是對他的高度贊揚。“姜與史”,姜夔和史達祖。他們都是南宋著名詞人。作者認為杜詔可與姜、史比肩,共垂千古。據(jù)《賭棋山莊詞話》:“雍正、乾隆年間,詞學(xué)奉樊榭(厲鶚)為赤幟,家白石而戶梅溪。”杜詔晚年詞作,不能不受當時詞風的影響。下片轉(zhuǎn)入對他的歸隱的勸慰。杜詔的歸隱,史籍記載說他“生平恬退寡營”,而“乞養(yǎng)歸老”、“以養(yǎng)親歸”。真正原因與當時心緒,都末提及。《清詞玉屑》中說:“蓋蓬山雖入,旋阻回風,不無病樹沉舟之恨”,多少透露了一點隱情。“何須更憶花磚步”,勸他不必回憶過去的情事。“花磚”,唐時內(nèi)閣北廳階前有花磚道。冬季日至五磚,為學(xué)土入值之候。白居易《待漏入閣書事》:“花磚趁立班”。這里“花磚步”概括杜詔前一段受玄燁恩寵入武英殿撰修詞書的經(jīng)歷。“似長空、飛鴻去也,那曾回顧! ”進一步用比喻說: 過去的情事那能回顧呢? 它似長空鴻雁飛去一樣,回顧也是徒然。下面寫他當年故人久絕,歸隱江湖。“鴛鷺故交消息斷,輸與煙波伴侶。”“鴛鷺” 皆為水鳥,因“止有班,立有序”,后便以它喻朝官班列。“鴛鷺故交”指同在武英殿時的僚友。“輸與”,致與。“煙波”,江湖。這兩句說,當年在朝的故人的消息都已斷絕,自己落得與“煙波”為伴,即歸隱江湖了。接著寫他痛玄燁之死。“還只痛,鼎湖無路。”“鼎湖”,傳說黃帝乘龍仙去的地方。(見《史記·封禪書》)后多用來指帝王崩逝。這兒當是指玄燁的病死。他感到無路通達先帝而痛苦。杜詔康熙末歸隱,至雍正不再復(fù)出。在他死前一年(1715) 曾薦舉“博學(xué)鴻辭”,他“辭不獲,會病卒。”其中情事已無法稽考。痛玄燁之死,可能與他“乞養(yǎng)告歸”有關(guān)。“昔日南薰供奉曲,到而今、都作傷心句。”“南薰”語本《南風》詩(相傳為舜所作),后以“南薰”為煦育之意,多以它名宮觀樓殿。“南薰供奉曲”指杜詔過去供職內(nèi)廷寫的歌功頌德的詩詞。“傷心句”指他乞歸后寫的某些詞。他在《宴清都·讀宋詞感賦》中說:“縱然老去方回,尚贏得江南愁滿。”“須知我亦棲棲,誤認卻、繁華一片。便從今、夢冷香殘,閑云自遠。” 《夜行船》下片:“回首十年前,舊侶笑風流,那時張緒。剩有秋心,翻憐客夢,忍聽垂虹風雨! ”都婉曲地抒發(fā)了對晚年處境的不滿。這一韻寫他詞作內(nèi)容風格的轉(zhuǎn)變,也透露出對“花磚步”時的留戀之情。歇拍作者勸慰他安于隱居填詞的生活,不以得失為懷。“招漁父,唱《金縷》” ,總結(jié)扣題。前一句總隱居,后一句總填詞,並應(yīng)前面的“煙波伴侶”與上片的“漁笛聲聲堪譜”。作者曾因事入獄十余年,對當時統(tǒng)治者不無看法,勸其隱居填詞為樂,不以得失為懷,亦與作者情志有關(guān)。這首詞構(gòu)思別致。題畫而不拘于畫面景物形象的描繪,更多的是對畫中主人公的贊揚和勸慰,切合杜詔“尤善填詞”和歸隱江湖的特點。
上一篇:《納蘭性德·金縷曲》原文賞析
下一篇:《俞樾·金縷曲》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