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紹興八年(1138),南宋以向金稱臣,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達成屈辱的和議。“武穆《收復河南罷兵表》云:‘暫圖安而解倒懸,猶之可也,欲遠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故作《小重山》指主和議者。”(沈雄《古今詞話》)
“昨夜寒蛩不住鳴。”詞人以敏銳的藝術觸覺創造了籠罩全篇的藝術氛圍。“驚回千里夢,已三更。”曲折地道出作者辛酸苦澀的緣由,許身稷契,意在匡國,而仕不得志,只能托于夢中。三更不寐,憂國憂民之心自見。“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難眠以至“起來”、“繞階行”,形象地揭示了作者復雜深刻的內心活動。兩句秋夜景色的狀摹,寄寓了作者的無限感慨。“獨自”、“悄悄”是藝術的現實,也是生活的現實,細致深曲,無意于工而無不工。
“白首為功名。”由沉郁遂忿悶。此句相承“寒蛩”,綰合“瑤琴”,束上開下,為全篇筋節。“舊山松竹老,阻歸程。”化國憂于鄉思,時深景慕,系念殊殷,可謂“文者,變之謂也。”(劉大櫆《論文偶記》)“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潛氣內轉,意境蕭瑟,壯志未酬與知音難覓之孤懷,拂拂指端。其比興貫穿,借物怨事,情已淋漓,語仍幽婉,是“詞貴意藏于內,而迷離其言以出之。”(沈祥龍《論詞隨筆》)是“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劉勰《文心雕龍》)
與《滿江紅》毀家紓難、橫槊萬里的豪情壯志不同,《小重山》沉吟低唱,萬轉千回,純是淚點,都無墨痕,因其憤切的不只是金人的入侵,還有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劉光世、張俊諸將的非議,乃至同僚的不解。《小重山》所憂并非宦游蹭蹬、春恨閨怨,而是山河破碎、民生涂炭,故能悲而不衰,愁而不惘,悲憤之中蘊蓄著積極的內涵,可見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而“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杜甫《秦州雜詩》)則更令讀者三復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
上一篇:楊萬里《小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吳均《山中雜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