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鄭風·叔于田》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叔于田,巷無居人。①豈無居人?不如叔也,
洵美且仁!②
叔于狩,巷無飲酒。③豈無飲酒?不如叔也,
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無服馬。④豈無服馬?不如叔也,
洵美且武!⑤
【注釋】 ①叔:人名。一說,叔,兄弟排行第三。于:往。田:打獵。②洵(xun旬):確實。③狩:冬獵。④適:往。野:郊外。服馬:駕馭馬。⑤武:勇敢英武。
【譯文】 我叔打獵出了門,巷里空空似無人。不是真的沒有人,都被我叔比下去,他是那么漂亮又慈仁。我叔冬獵出了門,巷里沒了飲酒人。不是真的無人會喝酒,酒量沒有我叔行,他是那么漂亮又寬宏。我叔打獵到郊外,巷里無人來駕馬。不是真的無人會駕馬,本領都比我叔差,他是那么漂亮又瀟灑。
【集評】 《毛詩序》:“《叔于田》,刺莊公也。叔處于京,繕甲治兵,以出于田,國人悅而歸之。”(《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四)
唐·孔穎達:“此皆悅叔之辭。時人言叔之往田獵也,里巷之內全似無復居人。豈可實無居人乎?有居人矣,但不如叔也,信美好而且有仁德。國人注心于叔,悅之若此,而公不知禁,故刺之。”(《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四)
宋·朱熹:“言叔出而田則所居之巷若無居人矣。非實無居人也,雖有而不如叔之美且仁,是以若無人耳。或疑此亦民間男女相悅之辭也。”(《詩集傳》卷三)
清·崔述:“大抵《毛詩》專事附會。仲與叔皆男子之字。鄭國之人不啻數萬,其字仲與叔者不知幾何也。乃稱叔即以為共叔,稱仲即以為祭仲,情勢之合與否皆不復問。然則鄭有共叔,他人即不得復字叔,鄭有祭仲,他人即不得復字仲乎?”(《讀風偶識》)
近·吳闿生:“次句奇極”,“故撰奇句而自解釋之”。(《詩義會通》卷一)
【總案】 這是一首頌揚男性陽剛之氣的詩篇。詩的作者故作驚人之語:只要主人公“叔”出去打獵了,他所居住的里巷就仿佛沒有了人。這當然不是實寫而是一種夸飾,目的在于突出“叔”的出類拔萃和人格的全面發展與完善。說明在春秋時代,關于“人”的觀念已達到了很高的美學要求,這就是既要有外表的俊美、瀟灑、孔武,又要有內在品質的仁慈與和善。而善獵、豪飲、制馭則是二者結合所表現出來的“人”的能力。不具備這些,則如同非人,不能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被認可。可見當時已經把完整的人格美作為一種理想的追求,而陽剛之氣則是這種人格美特別是男性人格美的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
上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張衡·同聲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