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首頁·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精講·第二篇 散文、辭賦、駢文專卷 下冊·元明清及近代散文·明代散文·方孝孺·越巫
越巫自詭善驅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饌酒食,持其貲去; 死則諉以他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恒夸人曰: “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惡少年慍其誕,瞷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沙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沙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栗氣懾不能角,角墜; 振其鈴,既而鈴墜,唯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寢,吾遇鬼,今死矣。” 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
本篇選自《四部叢刊》本《遜志齋集》卷六。
這是一篇雜文,是諷刺那些好誕者的。方孝孺在本文《越巫》和《吳士》兩篇的后面,附記一段說明曰:“右《越巫》、《吳士》二篇,余見世人好誕者死于誕,好夸者死于夸,而終身不自知其非者眾矣,豈不惑哉!游吳越間,客讀二事類之,書以為世戒。”
****
本文不長,可分三段:
第一段(1節):越巫驅鬼治病;
第二段(2節):惡少年巧設騙局;
第三段(3節):“至死不知其非鬼”。
第一段:越巫驅鬼治病
越巫自詭善驅鬼物。人病,立壇場,鳴角振鈴,跳擲叫呼,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饌酒食,持其貲去; 死則諉以他故,終不自信其術之妄。恒夸人曰: “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
一、詮詞釋句:
越巫——越地之巫。巫,舊時以降神驅鬼為職業者稱為“巫”。古代又稱女巫為“巫”;男巫為覡(xí習)。
自詭與壇場——自詭,自己詐稱。壇場,原指筑土而高曰壇,除地曰場。此指用來做法事的地方(場所)。
鳴角振鈴——吹海螺或牛角哨,或其他材料做成的號角。振鈴,搖鈴。
跳擲與胡旋舞——前者指跳躍與騰躍。胡旋舞,原指唐代西北少數民族的一種舞蹈,多快速旋轉動作。《唐書·音樂志》:“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此指越巫狂亂跳躍,故作驅鬼的姿態。
禳、幸已與饌——禳(rǎng壤),祈求消除災殃。幸已。僥幸好了。已,停止。饌(zhuàn賺),安排食物,此作吃喝解。
諉以他故——用其他原因來推托。諉,推諉、推辭。
夸人與莫敢我抗——前者是說向人夸耀。后者說,沒有誰敢與我相抗衡。
二、略述大意:
越地的巫師,常常詐稱自己善于驅趕鬼怪。人家病了請去治病,他就立壇設場做起法事來:吹號角,搖銅鈴,蹦蹦地騰跳喊叫,還跳起“胡旋舞”,全身快速旋轉,說以此來為病家祈求驅鬼消災治病。這樣,病,僥幸好了,就安排酒食吃喝,并騙取財物;如果,病沒好死了,那他就說是別的什么緣故,總是不說自己法術之虛妄。他還經常向人夸耀說:“我最善于治鬼,哪個鬼還敢與我對抗!”
第二段:惡少年巧設騙局
惡少年慍其誕,瞷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沙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栗氣懾不能角,角墜; 振其鈴,既而鈴墜,唯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于人甚哀。
一、詮詞釋句:
慍其誕——恨他的荒誕。慍(yùn運),憤恨。誕,欺妄。
瞷、棲、里所——瞷(jiàn建),窺視。棲,棲息。里所,一里左右。
旋其角——旋轉著身體吹他的海螺。
且角且走——且,邊。角,此“角”,用作動詞,吹角。這是說,邊吹海螺邊走著。
首岑岑與手栗氣懾——首岑岑是說頭腦麻木發脹。岑岑,麻木脹悶。《漢書·外戚傳》:“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栗,通“慄”,發抖,顫慄。懾(shè攝),恐懼,害怕。這是說,手在發抖,氣也不敢出。
二、略述大意:
一批惡少年,恨這巫師荒誕不經,偷偷看著他夜歸,五六個人分別棲躲在道旁的樹上,相距約一里許。等著巫師走過,就落下沙石打擊他。巫師以為真的遇到了鬼,立即旋轉著身子,吹起驅鬼時常用的號角,邊吹邊逃。心里十分害怕,頭腦也發脹變重了,走起路來也不知該踏何處。略向前走,驚魂稍定,而樹林里的沙石又同開初一樣亂下亂打。于是,他又旋轉身體吹著號角,但吹角發不出聲音來。越走越急。再往前走一走,還是一樣,沙石亂拋。這使他兩手發抖,大氣也不敢出。由于驚恐號角也丟了,欲去搖鈴,鈴也掉了,只得放開喉嚨大喊著逃走。在逃跑中,聽到步腳聲,聽到樹葉和空谷聲響,都認為是鬼在作怪。最后,大聲哭叫著救人,哀聲震天!
第三段:“至死不知其非鬼”
夜半,抵家,大哭叩門。其妻問故,舌縮不能言,唯指床曰:“亟扶我寢,吾遇鬼,今死矣。” 扶至床,膽裂,死,膚色如藍。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一、詮詞釋句:
抵家與舌縮——抵家,即到了家。舌縮,舌根斂縮僵硬。
亟扶吾寢——趕快扶我上床休息。亟(jí急),迫切。
膚色如藍——皮膚發青,泛出死色。
二、略述大意:
半夜時分,他到了家里,大哭著敲門。他的妻子問他為什么這個樣子,他舌根緊縮不能多說話了,只指指床上說:“趕快扶我上床休息,我真碰上鬼了,今天一定會死!”到了床上,肝膽已裂,就死了,皮膚鐵青,但他到死還不明白碰到的是不是鬼。
****
本書選讀了兩篇以“巫”為題材的諷刺小品文:即晚唐羅隱的《荊巫》和早明方孝孺的《越巫》。以下將兩文以表介方式作一比較,看看它們向世人到底訴說些什么?
附圖十:
篇名 | 方孝孺《越巫》 | 羅隱《荊巫》 |
外殼 (樣式) | 寓言式;全篇三段,306字 | 寓言式;全篇四段,208字 |
梗概 (情節) | 自夸驅鬼治病,行騙四方斂 財;少年設局套巫以懲;巫因 驚嚇而亡。 | 為人祈禱;兩次行動,兩種 結果: 其原因何在? |
內 旨 (主題) | 自欺欺人,自食其果,且至死 不悟!“好誕者死于誕,好夸 者死于夸”; “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 利己利人,還是因私害公,“既 為己則不能為人”;“牽于心,不 暇及人。” |
手法 (表現藝術) | 第三人稱,幾乎純敘述;最后 以一語作評。以騙局套騙局, 形成一個“連環套騙局”; 采用“心理剖析法”,顯示巫者 心理演化歷程,最后得出 結論。 | 第三人稱,幾乎純敘述,假他人 之言作評。 以誠與不誠、靈與不靈為線索, 采用“以小見大”法,最后達到 文旨。 |
興慨 (寄托) | 妄言欺人者,不自知其非之社 會心理的可悲本質。 “終身不知,其非者眾矣…… 書以為世戒。” (方孝孺《遜志齋集》卷六) | “以一巫之用心尚爾,況異乎是 者乎?” (唐·羅隱《荊巫》中語) “憤滿不平之言,不遇于當世而 無所以泄其怒之所作。” (宋·方回《讒書·跋》) |

上一篇:中國辭賦文學發展概況·荀況·賦(五篇)
下一篇:兩宋散文·蘇洵·辨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