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詩《雜詩·南國有佳人》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據四部叢刊影印明活字本《曹子建集》,下同)
“南國有佳人 ”是曹植《雜詩》六首中的第四首?!峨s詩》六首是曹植詩歌中的著名篇章,被選錄于蕭統《文選》,獲得歷代評論家的贊賞和肯定。
這首詩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現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負,希求建功立業,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為太子,結果沒有實現。曹操死后,他因此備受他哥哥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壓抑,屢徙封地,連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談不上實現政治抱負。這首詩以佳人自比: 佳人的容貌艷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時俗”二句,說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為時人所賞識,比喻自己懷才不遇;“俯仰”二句,說時光流駛,佳人的容華難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時無法施展抱負的深沉慨嘆。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從屈原的辭賦開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賢能之士的傳統。曹植這首詩,在構思和寫法上明顯地學習屈賦。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蹤大致在沅、湘、長江一帶,《湘夫人》篇中有“聞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曹植這首詩中有前四句,其構思用語大約即從《湘君》、《湘夫人》篇生發而來?!峨x騷》云: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曹詩末二句又是從它們脫胎而出。這種繼承發展關系,可以幫助說明這首詩的主題是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元代劉履《文選詩補注》(卷二)釋此篇題旨說:“此亦自信才美足以有用,今但游息閑散之地,不見顧重于當世,將恐時移歲改,功業未建,遂湮沒而無聞焉。故借佳人為喻以自傷也。”清代張玉谷《古詩賞析》(卷九)也說:“此首傷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無人調護君側,而年將老也。通體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韻長。”劉、張兩人的解釋都是頗為中肯的。曹植在《求自試表》一文中強烈地表現了他要求在政治上建功立業的愿望,文中后面部分有云:“臣竊感先帝早崩,威王棄世,臣獨何人,以堪長久! 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上未干,而身名并滅?!边@段話的意思與本篇“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二句的內容也是息息相通的。
有一種說法,認為這首詩的主題不是作者自傷,而是為曹彪鳴不平。“佳人蓋指彪,時為吳王也?!段褐尽罚?彪于黃初三年,徙封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七年徙封白馬。朝游夕宿,喻遷徙無定也?!?見黃節《曹子建詩注》卷一)曹彪是曹植的異母弟,曹植與曹彪同受朝廷猜忌壓抑,有同病相憐之感,黃節的看法可備一說,但證據畢竟不足。徐公持說: “按曹彪雖膺過吳王的封爵,其封域卻并不真在吳地。當時自江以南,全在孫氏控制之下,曹彪無由得至江南。他這個吳王封在壽春附近,此點曹植不會不知。所以詩寫 ‘南國有佳人’,‘朝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 等等,不可能是指曹彪,而是借用楚辭的意境和成語來抒發自己對‘時俗薄朱顏’ 的感慨,其主旨是懷才不遇。”這樣講比較合乎情理。
鐘嶸《詩品》評曹植詩云:“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边@是對曹植詩歌很深刻的評語?!扒榧嫜旁埂笔钦撍枷雰热?,指出曹植詩具有“小雅怨誹而不亂”的特色,曹植后期的不少詩作,傾吐牢愁,的確多近似小雅的怨誹之詞,《雜詩》“南國”篇、《美女篇》都是其例。骨氣即氣骨,也就是風骨。骨氣奇高,是贊美曹植詩富有風骨,即富有爽朗剛健的風貌。詞采華茂,是贊美曹植詩語言華美豐富。鐘嶸主張詩歌應當“干之以風力(即風骨),潤之以丹采”(《詩品序》),即以爽朗剛健的風骨為骨干,再用華美的辭采加以潤飾,二者結合起來,達到優美的藝術境界。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符合于他的藝術標準,所以獲得極高評價。明胡應麟在評曹植《王游》、《升天行》諸詩時云:“詞藻宏富,而氣骨蒼然?!?《詩藪》內編卷一)也是承襲了鐘嶸的批評標準。
曹植的詩,總的說來是風骨、詞采二者兼備,但仔細分析,不同的詩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側重,有的風骨更遒勁一些,有的詞采更宏富一些。他的部分詩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長,對偶句與鋪陳語較多,其詞采華茂的特色就顯得更為突出,但也仍然具有風骨。另外有一部分詩,像《野田黃雀行》、《泰山梁甫行》、《雜詩》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描寫較簡練,對偶句與鋪陳語較少,這類詩篇更鮮明地顯示出骨氣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詞采。王世貞評曹植
詩說: “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遜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辭太華。”(《藝苑卮言》卷三)王世貞認為曹植詩成就低于曹操、曹丕,意見未必公允,但曹植詩在詞采華茂這方面的確大大超過其父兄,特別如《箜篌引》、《美女篇》一類詩表現尤為突出。王世貞又說: “子桓之《雜詩》二首,子建之《雜詩》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同上)又從風格的質樸剛健方面對曹植的《雜詩》六首給予很高評價,認為可與漢代無名氏的《古詩十九首》并駕齊驅。王世貞不喜華麗文風,所以對曹植作出這樣評價,但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詩篇在風骨和詞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確有所側重。
《雜詩》“南國”篇這首詩,其中“時俗薄朱顏”二句,也是文采斐然;但大體說來,其藝術上的主要特色是簡練峭直,語短情長,含蘊豐富,意境深邃,它雖然不像《美女篇》鋪陳細致,詞藻華美,但也自具一種爽朗自然之美,經得起吟詠咀嚼。
上一篇:張協詩《雜詩·三首》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曹丕詩《雜詩二首》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