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醉落魄①·趙善括》
趙監(jiān)惠酒五斗以應重九之節(jié),至晚小飲,賦之。
重陽時節(jié)②。可憐又是天涯客。扁舟小泊花溪側。細雨斜風,不見秦樓月③。 白衣望斷無消息④。舉觴一笑真難得。歸兮學取陶彭澤⑤。采菊東籬,悠然見山色。
①醉落魄,詞牌名。 ②重陽,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為陽數。重陽日古人有登高飲酒的習俗。 ③秦樓月,出自唐朝李白“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句,比喻分別。 ④白衣,出自唐朝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此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⑤陶彭澤,陶淵明,有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首詞詞風清逸,為作者的代表風格。此詞寫作者重陽飲酒,慨嘆自己是天涯游子,漂泊不定世事變化無常,想學習陶淵明歸隱的心情。
上片寫正逢佳節(jié),作者卻漂泊天涯,獨自飲酒。首句“重陽時節(jié)”點出時間。重陽節(jié)古人有家人團聚,登高賞菊的習俗。“可憐又是天涯客”寫出自己現在的境遇,飄零天涯,親人遠在故鄉(xiāng)。“扁舟小泊花溪側。細雨斜風,不見秦樓月”借用李白的“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一句,寫出作者的無限傷感,更加以細雨斜風,凄涼孤獨之意,躍然紙上。
下片抒自己厭煩漂泊與世事變遷,想效仿陶淵明歸隱田間的心理。“白衣望斷無消息”借典故寫出世事如白云蒼狗變幻無常,也暗寓自己的傷感無奈。尤其是“舉觴一笑真難得”這句正是這種無奈最好的詮釋。在這種情況下,作者不由得想“歸兮學取陶彭澤。采菊東籬,悠然見山色。”也是常理之中,正反襯作者在世間不如意的生活狀態(tài)。
此詞最突出的藝術特色就是典故的恰當使用,使全詞清麗而有質感。作者的憂愁也有了可依傍之處:李白詩句中的離別之傷,杜甫眼中世事的變幻無常,陶淵明的歸隱之狀,都恰到好處地寫出作者的心理與向往。
●趙善括,南宋詞人,字無咎,號應齋居士。太宗七世孫,籍隸江西隆興。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時間在孝宗朝,嘗登進士第。乾道七年(1171)知常熟縣,后通判平江府。淳熙六年(1179)知鄂州,后罷免;淳熙十六年(1189)差知常州。著有《應齋雜著》6卷,楊萬里為之序。趙善括能詩文,所作奏議,頗切中時弊。曾與洪邁、章甫、辛棄疾等人詩詞唱和,而和辛棄疾酬唱者尤多,有一部分詞作近于辛詞,但才力不逮。《全宋詞》收49首。
代表詞作:《菩薩蠻·西亭》《柳梢青·用萬元亨送冠之韻》《一斛珠·重陽時節(jié)》《滿江紅·辛卯生日》等。
●醉落魄,參見第333頁相關介紹。
“詩仙”李白的詩瀟灑自如,其詞也有不少佳作。
憶秦娥
李白
馬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首《憶秦娥》詞,氣勢雄渾,意境高遠。上片寫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樓上聞簫聲悲咽而一覺醒來,望明月而懷遠,見垂柳而憶別;下片寫秋天的黃昏,女主人公登臨樂游原(今西安市東南),睹景物而傷懷,感時序而驚變。這說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無時無刻不在相思。“馬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由簫聲、秦娥、秦樓等意象,很容易使讀者聯想到《列仙傳》上的簫史和弄玉的幸福愛情,從而勾起一種歷史的悠遠感,與現實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秦娥在驚醒之后,聽到悲咽的簫聲若斷若續(xù),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時又該有多少思緒自心潮中涌出!“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寫重陽日登高,佳節(jié)倍思親。但女主人公見咸陽古道上車馬稀落,音信杳無,引領西望,能不慨然?“音塵絕”三字重疊,更加倍地強調出她心頭悲哀的沉重。末尾兩句“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王國維說他把登高者的意境寫絕了。在西風、落日的映襯下,漢王朝陵墓、宮闕凄冷荒涼的景色,不正象征著它的衰危么?
歸兮學取陶彭澤。采菊東籬,悠然見山色。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上一篇:宋詞《醉落魄·李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采桑子·歐陽修》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