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孟郊》中外哲理詩賞析
孟郊(751~814),字東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東商河縣西北)。少隱蒿山,稱處士。德宗貞元二十一年(796)登進士第。十六年任溧陽尉,因不得志,不久即辭官。曾任河南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憲宗元和九年(814)因山南西道節度使鄭慶余奏,遷為興元軍參謀,試大理評事,赴任時暴死途中。因其終生貧苦,死后竟無錢下葬。孟郊早年參加僧皎然組織的“詩會”,其詩歌創作受皎然影響較大。詩與韓愈齊名,并稱“韓孟”,是韓孟詩派的開創者。他的創作以德宗貞元八年(792)長安應試為界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胸懷大志,詩歌也多有為而作,風格明快,追步盛唐;后期仕途不暢,言志之作漸少,抒情之作趨多,形成險怪詩風。他的詩歌反映現實生活較廣,體現了自己“下筆證興亡,陳詞備風骨”( 《讀張碧集》)的創作主張。但是,他的大部分詩歌抒寫的是一己之窮苦情懷,與賈島的作品有相似之處,故有“郊寒島瘦”(見蘇軾《祭柳子玉文》)之稱。他的詩用意深刻,造語奇警,卻又能在古拙中見凝煉,奇險中見平易。
上一篇:《周曇·孫武》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孤桐》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