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訴衷情①·方千里》
遠山重疊亂山盤。江上晚風酸②。秋容更兼殘日,楓葉照人丹③。
書未到,夢猶閑。鬢先斑④。憑高無語⑤,征雁知愁,聲斷云間。
①訴衷情,詞牌名。 ②風酸,冷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有“關東酸風射眸子”。 ③楓葉,為掌狀,春季隨幼葉開放,呈開放型花序。果實具平行的翅,寬柱形,楓葉秋季變為黃色至橙色或紅色。 ④鬢,長在臉兩側耳朵前面的頭發。 ⑤憑,任,憑借。
這是作者一首妙絕經綸的抒愁詠懷之作。詞人用語精練,但表達情感卻是老道傳神、入木三分。在作者現有的為數不多的作品中,此作堪稱精品。全詞讀來使人無時不在感受衷情與憂郁的情思,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用筆風采。
詞的首句,作者巧妙地勾畫一幅渺茫無依的景象圖:“遠山重疊亂山盤。”這恰好反映了作者心緒的煩亂和寂寥無奈,苦悶彷徨之態。作者矚目遠山,迷蒙困惑,心境中力求追索的目標不知去向,峰巒疊嶂中山勢突兀,眼前雜亂不堪。“江上晚風酸”,一個“酸”字,運用精辟傳神,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心境的辛酸苦悶,通過酸澀的味覺感受,作者所表達的風的意象另有妙境:酸風冷雨,心境凄涼,江面上迎面而來的風,含著的是悲傷苦澀、失意灰心。作者也在表達飄零不定的羈旅困境。景色抒寫不止,情感反而更加強烈:“秋容更兼殘日,楓葉照人丹。”秋意瑟瑟、殘陽落日使人心旌蒼涼,楓葉紅彤彤,殘陽如血,映照在人的面頰之上一片赤色。
詞的下片寫道:“書未到,夢猶閑。”此語一出,便知作者思鄉之情切,念家之情濃。夢境恍惚中,作者寂寥苦悶的心底無處著落。正是在無聊虛度之中,歲月流逝,年華老去,到如今兩鬢斑斑。“鬢先斑”三字,讓人讀來,心中酸澀。“憑高無語,征雁知愁,聲斷云間”,詞的尾句作者再造凄清蒼涼的意境,獨倚高樓,心緒寂寥,沉悶壓在心底慘淡無語,似乎是凝固的靈魂在茫然眺望故國家鄉。仰望蒼穹,期望歸雁帶走自己的一腔愁意,聆聽著大雁那陣陣撕心裂肺的哀鳴響徹云間,作者痛心疾首,萬念俱灰。
健筆描繪,精練妙絕,幾筆便勾勒一幅穿透心底的畫境,這是作者獨到的詞作功底。
●方千里(約公元1122年前后在世)字不詳,信安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官舒州簽判。其他事跡不詳。千里會和周邦彥詞,有和清真詞一卷。《四庫總目》或以楊澤民所和,合刻為三英集,傳于時。
代表詞作有:《漁家傲·燭彩花光明似晝》《迎春樂·紅深綠暗春無跡》《南鄉子·西北有高樓》《解語花·長空淡碧》等。
●訴衷情,參見第378頁相關介紹。
楓葉傳情,在詞人筆下,自然別有洞天;其情其境,妙不可言。
綺羅香 紅葉
王沂孫
玉杵馀丹,金刀剩彩,重染吳江孤樹。幾點朱鉛,幾度怨啼秋暮。驚舊夢、綠鬢輕凋,訴新恨、絳唇微注。最堪憐,同拂新霜,繡蓉一鏡晚妝妒。 千林搖落漸少,何事西風老色,爭妍如許。二月殘花,空誤小車山路。重認取,流水荒溝,怕猶有、寄情芳語。但凄涼、秋苑斜陽,冷枝留醉舞。
紅葉傳神,卻如此凄美,表達作者一片哀婉憐愛的情緒,流露著國難幽怨的悲苦。
玉杵,是搗藥用具,丹即方士煉丹的朱砂。作者借用民間習俗為寫紅葉作鋪墊。“剪彩花前燕始飛”“剪彩作新梅”,都是用紅綃剪花,喻指楓樹新出紅葉,像是仙人杵下余留的丹砂,又似宮廷剪花剩下的紅綃。“孤樹”一詞,急轉直下,情感倏然傷感凄清。作者把楓樹寫得清美而孤單,其實更是在表達對故國宮廷的舊愛依戀之情。楓葉經過幾番暮秋涼雨變得更加紅艷。詞人用擬人化的效果,準確而生動地表達了楓葉的變化。青色的楓葉,在秋天變紅,恰似舊夢不復,鬢已凋謝。紅色楓葉又像在訴說新恨。最后句“繡蓉一鏡晚妝妒”又在寫人的變化。
下片由“憐”引起,寫出憐惜紅葉之情。秋天到了,萬木蕭瑟,西風凄冷,只有楓葉獨自鮮紅如初。作者對紅葉之貌美贊揚有加。這里作者用唐人御溝紅葉題詩的典故,借指紅葉雖已落下,但有情有義、令人嘆服。詞人巧妙地寫出自己想再仔細辨認一下荒溝流水中的紅葉,希望有唐宮女一樣的寄托情思的芳美詩句寄托在上面。“但凄涼、秋苑斜陽,冷枝留醉舞”這里作者以“凄涼”二字表現了無可奈何的情緒,斜陽殘照,冷枝搖擺,令人心碎。
這首詠紅葉詞,作者抒發了對秋天楓葉的獨到感受。看似隨意鋪陳,筆下紅葉卻被賦予幽美而孤寂凄清的感情色彩。
紅葉是這首詞的意象。紅葉具有傳情之物的代稱。朱淑真寫有《恨春》:“碧云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后來借指以詩傳情,表達純真情致。歷代詩詞便產生眾多紅葉佳話,這也為中國古典意象平添一道別致風景。
秋容更兼殘日,楓葉照人丹。
千林搖落漸少,何事西風老色,爭妍如許。
上一篇:宋詞《訴衷情·張孝祥》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謁金門·呂勝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