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江城子》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②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③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④
【注釋】 ①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簾等。唐五代多為單調,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韻。至宋人始作雙調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②金陵:即今江蘇南京。楚威王時曾以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金陵。謝朓《鼓吹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③六代:即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它們都先后在金陵建都。暗逐句:意謂金陵六代京都時的繁華景象都默默地隨著流水的波聲消逝了。《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④姑蘇臺:在江蘇吳縣西南姑蘇山上,春秋時吳國所建。《藝文類聚》卷六二引《吳地記》:“吳王闔閭十三年,起臺于姑蘇山,因山為名。西南去國三十五里,春夏游焉。后夫差復高而飾之。越伐吳,遂見焚。”《樂府詩集》卷九一張籍《吳宮怨》:“姑蘇臺上夕宴罷,他人侍寢還獨歸。”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有名的美女。江城:指金陵。
【譯文】 日暮時分,金陵城外岸草齊平,滿天紅霞映照著一片輝明。江水騰涌翻滾,千古如斯,不知覺間送走往昔六代的豪華,相逐這一去不復返的滔滔波聲,是那么無情。現今只剩有姑蘇臺上一輪明月,還像西施的明鏡,空自照耀著大江邊的古城。(喬 力譯)
【集評】 明·卓人月、徐士俊:“取‘只今唯有西江月’之句,略襯數字,便另換一意。”(《古今詞統》卷三)
清·陳廷焯:“較‘越王宮殿,蘋葉藕花中’更勝一著。”(《白雨齋詞評》)又:“與松卿作同一感慨,彼于悲壯中寓風流。此于伊郁中饒蘊藉。”(《大雅集》卷一)
【總案】 此詞詠物感懷,文思跌宕,情景交融,是五代較早的懷古詞。前三句以空闊、曠遠的景象,為睹景思古,慨然興嘆塑造了悲涼、傷感的氛圍。“水無情”一句,意蘊豐富,引起聯想,勾起了作者江山依舊、世事全非的悠悠情思。接下來三句,追溯六朝故都金陵的繁華景象,慨嘆這一時繁榮猶如浩蕩的長江流水,一去不再復返。最后三句,作者追昔撫今,由吳王舊事,又想到了現實,想到偏安江南,歌舞升平的時政。“如西子鏡,照江城”可謂一語雙關,中有以古為鑒的警世之意。全詞運思精巧,時空不斷交替,寓情于景,情與景會,將懷古慨世的情思揮灑得淋漓盡致,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朱淑真《江城子賞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江梅引》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