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宿湖中》原文與賞析
白居易
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
浸月冷波千頃練,苞霜新桔萬株金。
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
十只畫船何處宿?洞庭山腳太湖心。
這首七言律詩是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史時暢游太湖而作。詩中描繪了太湖優(yōu)美多姿的山光水色,抒發(fā)了作者在繁雜的公務(wù)之余沉醉于山水之樂的輕松愉快的心情。
“水天向晚碧沉沉,樹影霞光重疊深”。首聯(lián)點明詩人出游太湖的時間及當時的景色。“向晚”,天色將晚。臨近傍晚時詩人登上游船,此時此刻他所看到的景致是: 水天一色,青綠色的湖水深邃浩渺; 湖濱重重疊疊的樹影,在晚霞的光輝斜照下,顯得十分幽深。正是在這一富有詩情畫意的夕照下,詩人乘坐的游船緩緩向湖中駛?cè)ァ?/p>
很快夕陽西下,明月初升。詩人把目光從晚霞轉(zhuǎn)向月色。第三句“浸月冷波千頃練”,寫出了湖中月色給詩人的感覺。“浸月冷波”四字表現(xiàn)了詩人獨特的藝術(shù)視野和感覺。他沒有描寫空中明月如何如何,而是描寫浸泡在水中的月亮使人感到湖波寒冷。水中月光不僅使湖波寒冷,而且使千頃的湖水潔白如練。練是白絹,古人常用來比喻白色。如果說第三句的基調(diào)是冷色,那么第四句“苞霜新橘萬株金”的基調(diào)則是暖色。金秋時節(jié),太湖盛產(chǎn)的桔子“洞庭紅”喜獲豐收。千萬株桔樹上掛滿了經(jīng)霜打后顯得分外鮮艷的金黃色的桔子。作為一個地方官的白居易,面對這物產(chǎn)豐富的太湖風光,怎能不心曠神怡呢?
我們讀了第三聯(lián)“幸無案牘何妨醉,縱有笙歌不廢吟”,便可看到作者的這種喜悅心情躍然紙上。案牘,指官署公文,即公務(wù)。笙歌,泛指奏樂唱歌; 吟,即吟詩。工作之余,詩人暢游太湖,感到特別輕松,不禁酒興大發(fā),詩興大發(fā)。他想喝得一醉方休,他要賦詩寫意,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詩人沉浸在夜游太湖的詩情畫意之中,不知不覺到了深夜。大家該睡覺休息了,這首詩也該進入尾聲了。“十只畫船何處宿? 洞庭山腳太湖心。”尾聯(lián)收束得平靜自然,韻味幽遠。畫船,指裝飾華麗的游船; 十只,泛指同行的游船很多,并不一定就是十條船。洞庭山,地名,太湖中有東西二山,名為洞庭山。東山為伸出湖中的半島,即古胥母山。西山在湖中,即古包山。詩中的洞庭山當為西山。詩人的船隊浩浩蕩蕩地在湖中漫游,他們準備在哪里住宿呢? 當然就在湖中心的洞庭山腳下住宿。可以說,整個游程“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整首詩也是“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
上一篇:李紳《宿揚州》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施閏章《宿西山戒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