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減字木蘭花·陳瓘》
結(jié)廬人境①。萬事醉來都不醒。鳥倦云飛。兩得無心總是歸。 古人逝矣。舊日南窗何處是②。莫負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③。
①結(jié)廬,構(gòu)筑房舍。人境,人所居住的地方。 ②南窗,向南的窗子。因窗多朝南,故亦泛指窗子。 ③升平,太平。
這是作者題深道寄傲軒的一首詞。
詞的上片作者主要描寫自己的隱居之情。“結(jié)廬人境。萬事醉來都不醒”。作者讀的是孔孟詩書,走的是仕途之路。想用自己的所學來報答社會,來建功立業(yè)。然而世事艱難,當權(quán)者昏庸,英雄無用武之地。因而作者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也就成為泡影。失望之余也只能把理想付諸杯酒,在杯中忘掉一切。“鳥倦云飛。兩得無心總是歸”。鳥飛云展,均有倦時,找個棲身之處是大自然之規(guī)律。無心之云鳥這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累了,歇一歇;倦了,停一停;遇到了坎坷,找一處停泊的地方讓心靈得以休息。在此,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是萬般無奈與萬分痛苦。
詞的下片主要寫作者對朋友的勸誡。“古人逝矣”,古人早已離我們而去。“舊日南窗何處是”,南窗之下,讀書學習。那里有許多美好的回憶。逝者如斯,我們要把握住現(xiàn)在,充分地享受生活,“莫負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這是作者對友人的勸誡,更是對自己的寬慰。
綜觀全詞,作者幻化他人之詩句入詞,豐富了詞的內(nèi)容與意境。語言清新,感情真摯。雖然流露出一些消極的情緒,但從中更深刻地反映著作者積極入世的愿望。
云于天空,云起云落,云聚云散,自由自在。云于深澗,能添無限美意,予人之感甚宜。于是,文人們把它作為表達自己思想與情感的意象,寫于詩,融之詞。例如陶淵明的《答寵參軍》“依依舊楚,藐藐西云,之子之遠,良話曷聞”。《與殷晉安別》的“飄飄西來風,悠悠東去云”。陳瓘的《減字木蘭花》“鳥倦云飛,兩得無心總是歸”。在這些詩句中,作者借云之意象表達了自己對親友的思念之情。
●陳瓘(1057~1124),字瑩中,號了翁,南劍州沙縣(今屬福建)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調(diào)招慶軍掌書記,湖州州學教授,升遷進退不定,宣和六年卒于楚州,年六十八。著有《了齋集》四十二卷,《約論》十七卷等,大多已佚。《兩宋名賢小集》收有《了齋詩集》一卷。
代表詞作:《滿庭芳·槁木形骸》《卜算子·身如一葉舟》《減字木蘭花·大江北去》《減字木蘭花·花肯月色》《青玉案·碧空黯淡同云繞》《摹山溪·扁舟東去》《滿庭芳·擾擾匆匆》等。
●減字木蘭花,雙調(diào)四十四字,即就宋詞《木蘭花》的一、三、五、七句各減三字。上下闕各二句仄韻轉(zhuǎn)二句平韻。簡稱《減蘭》。
隱居是封建社會懷才不遇的讀書人一種無奈的選擇。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寄情于山水,并借詩詞來表達自己的生活與情趣。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小詞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
作者在讀者眼前展現(xiàn)了一幅江南風雨釣魚圖。江南水鄉(xiāng)的二月,桃花汛期之時,春江水漲、煙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再加上一位身穿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整個畫面,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朝氣,充滿了詩情畫意。而這一切,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藝術(shù)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此詞吟成后,影響很大。不僅國內(nèi)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鳥倦云飛。兩得無心總是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上一篇:宋詞《六州歌頭·韓元吉》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鳳棲梧·柳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