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六州歌頭①·韓元吉》桃花
桃花
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記年時②。隱映新妝。面臨水岸。春將半。云日暖。斜橋轉。夾城西。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③、玉勒爭嘶。認蛾眉凝笑,臉薄拂燕支④。繡戶曾窺。恨依依。 共攜手處。香如霧。紅隨步。怨春遲。銷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人自老。春長好。夢佳期。前度劉郎⑤,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⑥。往事難追。
①六州歌頭,詞牌名。 ②記年時,記得一年之前。 ③跋馬,騎馬。 ④燕支,胭脂。
⑤劉郎,此指劉晨入天臺遇仙女事。 ⑥武陵,本指桃源仙境,此指遇仙之桃溪。
六州歌頭本是鼓吹曲,大多與悲壯激越的聲情聯系在一起,可這卻是一首典型的艷詞!詞人借桃花訴說一段美麗而幽怨的愛情故事。
上片先以小桃枝起興。“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其中“先上”二字,將溫馨的東風對桃枝的眷戀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小桃枝”一詞,使得鮮艷嬌媚、玲瓏可愛的形象呼之欲出。“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三句將佳人比桃花,如果前句是遠寫,此句則是近描:白里透粉的容顏,如醉如癡的嬌態,輕倚門扉的妖嬈,使靜物富有了人的麗質和氣息,于是由花及人引出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式的回憶:“記年時。隱映新妝面”兩句,接著作者進行了大段具體細膩的渲染,回憶了與佳人會面的良辰、佳地、美景,采取疊用短句的形式,細致委婉地表現了詞人鐘情之深。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詞情忽然轉折:“繡戶曾窺。恨依依。”“繡戶曾窺”寫追尋佳人的過程;“恨依依”則寫尋人未能如愿的惆悵之情。
下片以“共”字開頭轉接。仍在當年“共攜手處”徘徊,可眼前的桃花卻已非往日的嬌艷可比,它早變得香薄似霧、落紅隨步,因而作者對春光的遲暮不免心生埋怨。面對流水落花春將去,佳人不再的情景,躑躅徘徊于花徑,接下去四句極寫自己的相思苦痛;“銷瘦損。憑誰問。只花知。淚空垂”。桃花可以作證,自己被別離折磨得消瘦憔悴,而佳人卻一無所知。行文至此,作者心緒益發紊亂,觸物傷情、哀緒紛呈:“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反襯自己孤獨棲居的心情。最后以“但茫茫暮靄,目斷武陵溪。往事難追”,點明了往事不再、舊夢難圓的主題。
總體來看,此詞以詠“桃花”為線索,通過大量鋪陳、繁句密韻,渲染詞人纏綿悱惻的愛情。多用典故,化用名句,緊扣“桃花”題面,出奇制勝地抒發了自己的愁緒。風情委婉,文采綺麗。
●六州歌頭,參見第161頁相關介紹。
●韓元吉的詞很有特色,時人及后人多有贊譽:
黃昇:“文獻、政事、文學為一代冠冕。”
陸游:“落筆天成,不事雕鐫。如先秦書,氣充力全。”
黃蓼園:“神州陸沉之慨。”
《四庫全書總目》:“詩體文格,均有歐、蘇之遺,不在南宋諸人下。”
●本詞化用的典故及名句。
“記年時。隱映新妝面”,化用唐朝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化用唐朝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度劉郎,幾許風流地,花也應悲”,化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盡凈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目斷武陵溪”,化用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故事。
韓元吉的《六州歌頭·桃花》,詞題是“桃花”,內容卻是借桃花描述一段美麗而哀怨的愛情故事。不過,它卻是從一首結構簡單的七絕脫胎而來: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的前兩句,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人面桃花相映紅。”用艷美的桃花為“人面”設置了一個明麗的背景,襯托了少女光彩照人的美麗,同時含蓄地表現出二人脈脈含情,無語凝視的情景,讓人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詩的情韻如桃花盛開在讀者的心里。而今年重游,美麗的容顏不知何往,只有門前一樹的桃花依然盛開在春風里,含笑搖曳。依舊含笑的桃花又引起詩人對往昔的美好回憶,越發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整首詩桃花貫串始終,人面桃花交相輝映。
舊日堂前燕,和煙雨,又雙飛。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上一篇:宋詞《八聲甘州·吳文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減字木蘭花·陳瓘》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