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朱淑真·念奴嬌》催雪
朱淑真
催雪
冬晴無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①。不放玉花飛墮地②,留在廣寒宮闕。云欲同時,霰將集處③,紅日三竿揭。六花剪就④,不知何處施設。應念隴首寒梅,花開無伴,對景真愁絕。待出和羹金鼎手,為把玉鹽飄撒⑤。溝壑皆平,乾坤如畫,更吐冰輪潔⑥。梁園燕客⑦,夜明不怕燈滅。
【鑒賞】 瑞雪兆豐年。中國屬季風氣候,冬季干燥寒冷,對越冬作物不利。冬季是否下雪,對農業生產乃至社會的安定,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雪可以帶來降水,并保護冬小麥等不致凍傷。因此,古時候春節前后降雪,人們照例要慶祝一番,如果久不下雪,人們便會用各種方式來 “求雪”。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這首“催雪” 詞,就是有感于一冬未雪,欲下又晴的天氣而寫的。詞的開頭,直敘冬晴無雪的現實,然后委婉地批評了老天。所謂 “天心未肯,化工非拙”,意思是說,不下雪,并非是您老人家不會下,只是未肯罷了。言下之意是祈求老天開恩。老天不肯下雪,是把雪留在了月亮上了吧?這是一種 “藝術化” 的方法,使得 “冬晴無雪” 的現實,變成了一種美麗的想象。催雪詞畢竟是一種藝術品,而并非道士的求雨文?!霸朴瑫r,霰將集處” 是說,積雨云剛要會同,冰霰就要集合,一場大雪眼看就要來臨,卻仍然云開霰散,紅日高照。那六出雪花早已剪好,現在卻不知安放到什么地方去了。雪花是非常美麗的,而且永遠呈六角形,這是由水的分子結構特性所決定的,無論雪花是大是小,是什么幾何形狀,它永遠有對稱的六個分枝,絕無例外,這也是古往今來人們對雪花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的一個原因。上闋是圍繞“未雪”來寫,下闋則是直接的催督。詞中說,若是不下雪,梅花雖然開了,卻沒了襯托陪伴,那才教人感到遺憾。隴首寒梅,出于南朝時陸凱的詩句:“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意思是說,丈夫在關外隴頭戍邊守關,折一朵梅花,讓驛使捎帶給他,表示自己像梅花一樣冰清玉潔,堅貞不二。這里是說,即便隴首人得到了江南梅花,若是不下雪,又怎能顯示梅花的高潔呢?“待出和羹金鼎手”,是說是否出現一個能主宰天下的能人,以督促甚至代替老天下雪。傳說商代易牙是位調羹做菜的能手,商王用以治國,《老子》 中則有“治大國若烹小鮮” 的說法。金鼎指銅制的鼎,用以煮羹。后世又稱宰相才為“和羹金鼎手”。“為把玉鹽飄撒”,是指降雪霰。大雪之前,常有小雪珠先落,稱為“霰”。古人又以“撒鹽”來比喻降雪,當然,這個比喻,如果指飄雪花,就不太貼切。東晉謝安曾經問子侄們:“用什么來比喻下雪最好?”一個侄子說: “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蘊則說: “未若柳絮因風起?!敝x安對侄女大加贊賞。后人因稱謝道蘊是具有“詠絮才” 的才女。其實,這兩個比喻都可以用,要看是下雪珠還是飄雪花?!皽羡纸云剑と绠嫛?,即是形容大雪填平了地面的溝壑,一片銀白世界。天晚時,雪停月出,一輪圓月,與白雪世界上下輝映,更顯得無比皎潔。游歷在外的客人,再也不怕天黑燈滅了。古代有“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的說法,梁園燕客指游子旅客。在一片雪白琉璃世界里,客人們自會忘卻塵世煩惱。這首詞雖然有些重復啰嗦,但作為一種 “催督勸說” 的文字,重復嘮叨一點還是必要的。作為一個女詞人,能這樣關心時令氣候,毫無脂粉氣兒女態,確實難能可貴。
上一篇:《蘇軾·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戚氏》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