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贊傅彤》原文|譯文|賞析
彝陵吳蜀大交兵①,陸遜施謀用火焚②。
至死猶然罵“吳狗”,傅彤不愧漢將軍。
【釋詞】
①彝陵:即夷陵。西漢置縣。故址在今湖北宜昌市東南郊。清代統治者因嫌“夷”字對少數民族統稱有輕蔑之意,故改夷陵為彝陵。
②焚:燒。
【賞析】
傅彤之死,在小說中只寥寥數筆,但卻是劉蜀在夷陵之戰“大敗”之中小的閃光,歌頌他臨危不懼、寧死不屈、忠于蜀漢的氣概。透過這個形象,表達了小說家對劉備傾斜的感情。
“彝陵吳蜀大交兵,陸遜施謀用火焚?!边@兩句是作為歷史背景交待的,陸遜部署吳軍“但到蜀營,順風舉火”,風緊火急,蜀營“火光連天而起。江南、江北,照耀如同白日”。關興請求劉備速奔白帝城。關興在前,張苞在中,又有趙云趕來護駕。臨難之時,劉備問:“誰敢斷后?”傅彤挺身而出:“臣愿以死當之!”這是他第一次亮相:果敢無畏。傅彤斷后,被吳軍八面圍住,奮力死戰,不能得脫,吳將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無數,降者極多,汝主劉備已被擒獲。今汝力窮勢孤,何不早降?”傅彤叱曰:“吾乃漢將,安肯降吳狗乎!”這是他第二次亮相:英勇不屈。傅彤“挺槍縱馬,率蜀軍奮力死戰,不下百余合,往來沖突,不能得脫”,最后戰死沙場。這是他最后一次亮相:忠貞報國。
對傅彤三次剪影式的描寫,表現了他大難之中臨危不懼,意志堅定,忠貞不二。這些深為小說家所贊嘆:“至死猶然罵‘吳狗’,傅彤不愧漢將軍?!备低蜗箅m然沒有個性,但突出了他的忠,符合《三國演義》評價歷史人物所遵循的倫理綱常;也合乎小說家對蜀漢正統褒揚的感情需要。
上一篇:三國詩詞《誰及于詮肯殺身》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張二將》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