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揚州慢·姜夔》中呂宮
中呂宮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淮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①。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②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③,竹西佳處④,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⑤;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爬煽≠p⑥,算而今、重到須驚??v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①淮揚,揚州別名。薺麥,麥和薺菜,一說是野麥。 ?、谑牵穷^士兵所吹的號角。 ③淮左名都,宋在淮揚一代置淮南東路,稱為淮左,揚州是淮左名城?! 、苤裎鳎瑩P州竹西路風景佳麗,有竹西亭?! 、莺R窺江,指金人屢次犯揚州,覬覦長江,以圖南侵?! 、薅爬煽≠p,謂杜牧英俊爽直而善于欣賞。
詩人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這一天,即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殘破景象,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詞,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景象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反映了南宋時人民遭受的戰爭災難。
詞的上闋寫景,著重寫詞人親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整個揚州城一片蕭條、凄涼。詞人本來是抱著很大的希望來觀賞古城的,但實際情況卻是:當年垂柳夾道、春風彌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卻是一片自生的薺菜和野麥,青色無限。揚州也只剩下荒廢的池塘和高聳的古樹,而劫后幸存的人們至今感到憤恨,不愿再提起這殘酷的戰爭。暮色降臨。戍樓上號角的聲音更顯出這座空城可怕的寂靜。
下闋抒情,運用典故,進一步深化了主題,傷今懷古,抒發感慨:揚州所遭受的破壞遠遠超出姜夔的意料,因而在精神上受到強烈刺激,心潮起伏,難以平靜下來。縱然有當年寫“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那樣春風得意的文筆,也難以表達此時悲愴的心情。夜晚,作者在月下徘徊,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一詩中寫的二十四橋仍然存在,可如今再也聽不到美人吹簫的聲音了,凄冷的月光沉浸在水中,橋下江中波濤激蕩,顯得十分清冷、空寂。想那橋邊的紅芍藥,現在已經無人有心情來欣賞它們了,可是它們還是一年一度地盛開著鮮艷的花朵,它們究竟是為誰生長為誰開呢?
本詞用語凝練精警,詩意含蓄。用今昔對比的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善于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言有盡而意無窮,也是這首詞的特色。
薺麥、廢池、喬木、黃昏、清角 、冷月這一系列意象的組合表現了揚州的“哀景”。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則謂之無境界。”姜夔把濃厚的家國之感融入到對揚州景物的描寫中,用了極其高超的藝術手法營造優美的意境,宛如一曲哀箏彈罷,余韻裊裊不絕,令人回味良久。真不愧是詞學大師的千古名作。
●揚州慢,南宋姜夔自度曲。夔路過揚州,有感于被金兵劫掠后的城邑蕭條,因制此曲。雙調九十八字,平韻。
●姜夔在這首《揚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詩:
①“竹西佳處”出自杜牧《題揚州禪智寺》:“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br>
②“青樓夢好”出自杜牧《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br>
③“縱豆蔻詞工”出自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br>
④“二十四橋仍在”出自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揚州不管興衰榮辱都是歷代文人筆下不舍的城市。
題揚州禪智寺
杜牧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藹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此詩著意寫禪智寺的靜寂。第一聯以“蟬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鬧,鬧中見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詩人在表現這一耳聞目睹的景象時,用意遣詞都十分精細。第二聯從視覺角度寫靜,以青苔滿階、白鳥徘徊,暗示寺的空寂人稀。第三聯從明暗的變化寫靜。透過暮靄深樹,看到一抹斜陽的余暉,使人覺得禪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這種反襯帶來的效果卻是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的靜。第四聯詩人又別開生面,把熱鬧的揚州拉出來作陪襯。禪智寺在揚州的東北,靜坐寺中,秋風傳來遠處揚州的歌吹之聲,詩人感慨系之,傷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寫景中暗含著詩人多少身世感受、凄涼情懷。這首詩藝術構思是十分巧妙的。
兩首詩詞同是寫景抒情,然姜夔的《揚州慢》描繪的卻是揚州的荒涼景象,抒發的是詞人山河破碎的國仇家恨?!额}揚州禪智寺》則是詩人的身世感受,熱鬧的揚州反襯出內心的孤寂。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上一篇:宋詞《念奴嬌·陳三聘》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宋詞《暗香·姜夔》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