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五言詩·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岑 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原詩今譯】
我多么想登高啊,適逢九月九日重陽節,
可是,我不像那陶潛,會有人給送酒來。
此刻,我遙念著故園的艷黃的叢叢菊花,
應靠著戰場開放,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
【鑒賞提示】
九月九日重陽節,我國古代有登高覽勝、飲酒賞菊的習
慣,這確實是很有意趣的事。但佳節思親乃人之常情,登高遠眺思鄉之悲懷易生。所以,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才引起了無數作客異鄉人的共鳴,成為千古名句。
岑參這首詩寫的也是“九日”即重陽節,流露的也是思鄉的情懷,但由于作者處在特定的環境——戰亂年代,行軍途中,因此寫得沉郁細膩,獨出機杼。
作者下筆不凡,在“登高去”前冠以“強欲”二字,“強”是勉強之意,“欲”是有此想法。連登高之想都是勉強的,其心境之郁悶、情緒之低下可以想見。下面一句似乎是對這句的回答:不愿登高是因為無人送酒助興。這句用王弘重陽節給陶潛送酒,供陶潛一醉的典故。顯然,此句似答而非答,僅僅是無朋友對酒,也不應該沒情沒緒到“登高”而至“強欲”的地步。后面兩句才是對首句真正的回答。“遙憐故園菊”分兩層來看,先看“故園”二字,作者的家鄉在湖北江陵,而這句中的“故園”詩題中已明確告訴我們是“長安”。指長安為故園,我們不排除作者有家小寄頓長安的可能,然而心系君王之念更加顯而易見。這一句寄托了作者戰亂年代沉痛的家國之思。再看“菊”,以這一景物扣緊詩意,筆墨落在“菊”中,意卻在言外,思緒縈系應在人、家、君、國。最后一句,用一“應”字作推測之想,細膩入微,菊伴戰場開,不離特定環境,不離重九景物,無一露語、壯語,而是在抒情熾烈處作一頓挫,反而更使人覺得蘊藉沉痛。
這首詩起句藏問于述,后三句分兩層回答,層層推進,布局嚴謹縝密,抒情含而不露。讀之如嚼橄欖,其味無窮。
上一篇:謝枋得《七言詩·蠶婦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朱熹《七言詩·觀書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