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周邦彥·風流子》周邦彥
周邦彥
新綠小池塘①。風簾動、碎影舞斜陽②。羨金屋去來③,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④。繡閣里鳳幃深幾許⑤,聽得理絲簧⑥。欲說又休,慮乖芳信⑦,未歌先噎,愁轉清商⑧。遙知新妝了,開朱戶,應自待月西廂⑨。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⑩。問甚時說與(11),佳音密耗(12),寄將秦鏡,偷換韓香(13)。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14)。
注釋 ①新綠:南朝鮑泉《春日詩》:“新水浮新綠,新禽新聽好?!雹陲L簾:風中的簾幕。南朝謝朓《怨詩》:“花叢亂數蝶,風簾入雙燕。”③金屋:對美女住處的美稱。④“土花”二句:土花、莓均指苔蘚。⑤繡閣:繡房。鳳幃:飾有鳳凰的簾幕。⑥絲簧:泛指一般樂器。絲,弦樂?;桑谢善墓軜?。⑦乖:違誤。芳信:情人消息的美稱。⑧清商:商,古五音之一,聲調凄清悲涼,故曰“清商”。⑨待月西廂:出自唐元稹《會真記》:“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焙蠓褐盖槿思s會。⑩伊行:你那里。(11)甚時:何時。(12)密耗:密約。(13)“寄將”句:寄將,寄去。將,語助詞,用于動詞之后。秦鏡,秦嘉鏡,后漢秦嘉因妻子徐淑得病回了娘家,沒能和她當面道別,故而贈以明鏡、寶釵等表達篤愛。韓香,韓壽香,晉賈充之女賈午與韓壽私通,并把皇帝賜給其父的域外異香偷偷贈給韓壽。詞中“秦鏡”“韓香”指男女定情之物。(14)廝見:相見。
山水圖 【清】 髡殘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鑒賞 黃昏。風景秀美之地。一塘春水在夕陽的照耀下,淺綠中泛著絢爛的火紅。一幢樓閣臨水而立,被落照涂上一層燦然金光。一卷疏簾把樓內樓外分隔成兩個世界。迎著清風,它舞動輕軀,風姿曼妙,不僅把地上斜陽的光影攪碎,也把人本已多愁的心擾亂了。
這是一處女子的居所。樓外春光正好,她卻幽然獨居于深室,倩影深藏于繡閣之中。鳳帷深處,弦歌聲動,恰如《古詩十九首》中描寫的那個幽獨高潔的女子的彈唱,“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馀哀”。她“未歌先噎”“欲說又休”,樂歌凄清原來是因沒有收到情人的音信。滿含著愁思,在傍晚一輪皓月即將升起之時,她裝扮一新,來到二人曾經幽會的地方?!按挛鲙?,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她的目光凝在了他前度來時經過的土墻上……
等待。他也同樣在孤獨而焦急的等待中體會著相思的滋味。他多羨慕那去年來在她屋下筑巢的燕子和那繚繞樓前土墻上的苔蘚! 想自己也曾經和它們一樣伴她左右,而如今卻只能讓思緒透過那一層層鳳幃去想象她俏麗的模樣。相見時難,且莫說佳音不到,信物難傳,最苦的是在這月色撩人的春夜,竟連夢魂都無法飛去她的身邊。相思情切之時,他不禁要怨蒼天無情,偏偏不給有情人行個方便……
這首詞寫男女相戀卻不能相見的愁苦。唐圭璋在《唐宋詞簡釋》中對此詞賞析甚為精當:“此首寫懷人,層次極清。‘新綠’三句,先寫外景,圖畫難足。簾影映水,風來搖動,故成碎影,而斜日反照,更成奇麗之景,一‘舞’字尤能傳神?!w金屋’四句,寫人立池外之所見。燕入金屋,花過莓墻,而人獨不得去,一‘羨’字貫下四句,且見人不得去之恨,徒羨燕與花耳?!C閣里’三句,寫人立池外之所聞?!f’四句,則寫絲簧之深情。換頭三句,寫人立池外之所想,故曰‘遙知’。“最苦”兩句,更深一層,言不獨人不得去,即夢魂亦不得去?!畣柹鯐r’四句,則因人不得去,故問可有得去之時。通篇皆是欲見不得之詞。至末句乃點破‘見’字。嘆天何妨教人廝見霎時,亦是思極恨極,故不禁呼天而問之。”
據宋代王明清《揮麈錄》載:“周美成為江寧府溧水令,主簿之室有色而慧,美成??钋⒂谧鹣g,世所傳《風流子》詞,蓋所寓意焉?!边@一說法雖未必可信,但從詞作反映的內容來看,確為偷香竊玉之事。這在宋詞中也是一類題材,許多評論家對此類作品往往持否定態度。如宋代張炎在《詞源》中曾說:“詞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為情所役,則失其雅正之音。耆卿、伯可不必論,雖美成亦有所不免。如‘為伊淚落’;如‘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行’;如‘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所謂淳厚日變澆風也?!辈贿^這首詞雖在大多數封建文人看來有傷風雅,但是其情致表達之深摯纏綿,卻歷來為人稱道。詞中無論是表達自己的相思之苦,還是想象女子對自己的思念和企盼,都是在詞人相思之情的統攝下,一片神行。用語有極婉轉處,深情綿邈;亦有極直截處,熱烈真率,其生花妙筆值得細心品味。(張艷秋)
集評 陳洵:“‘池塘’在‘莓墻’外,‘莓墻’在‘繡閣’外,‘繡閣’又在‘鳳幃’外,層層布景,總為‘深幾許’三字出力。既非巢燕,可以任意去來,則相見亦良難矣。‘聽得’、‘遙知’,只是不見,夢亦不到?!姟纸^望,‘甚時’轉出‘見’字。后路千回百折,逼出結句,畫龍點睛,破壁飛去矣?!?《抄本海綃說詞》)
鏈接 古樂中的五個基本音級——五聲。古人將宮、商、角、徵、羽五個音級稱之為五聲,又稱五音。這五個音級按高低排列,形成五聲音階,相當于現代音樂簡譜的1(do)、2(re)、3(mi)、5(sol)、6(la)。在我國古代音樂中,五聲音級起源較早,而且在以后的各種音階形式中,也都包含了這五個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音級。在我國較早的歷史文獻中都已經對“五聲”有了記載,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產論樂云:“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庇帧吨芏Y·春官·大司樂》亦云:“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以后又補充了“變宮”“變徵”兩個音,相當于現代音樂簡譜的7(si)、4(fa),與五聲合為一體,稱為“七聲”或“七音”,形成七聲音階。(據王兆鵬、劉尊明《宋詞大辭典》)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風流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炎·高陽臺》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