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震《七言詩·村晚》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雷 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原詩今譯】
池塘里長滿了草也漲滿了水。
遠山銜著落日倒映在寒波里。
牧童橫騎在牛背上要回家去,
信口吹起了無腔無調的短笛。
【鑒賞提示】
這首詩可謂詩中有畫的典型例子。水、山、太陽,村落、
騎牛的牧童和牧童騎的牛構成一幅色彩多么生動、多么沉靜的畫面。詩人在創造這一畫面時,先從大處著筆,從有形處施墨,水和山構成了整個畫面的背景。然后再在這大背景前推出騎牛的牧童和牧童騎的牛。幾方面結合,組成一個完整而和諧的視覺圖像。而在這一片蒼茫的環境中,還回蕩著那信口吹起的笛聲,那笛聲在蒼茫的山村中,也同樣變得遙遠微弱。在視覺之外加進了聽覺印象,使情境更加生動,更可感受。
中國山水田園詩起源很早,成熟的也早。詩人們一般都很少只在摹寫自然,而在于從自然中追尋一種與自己審美趣味相投的東西。這首《村晚》圖也不例外。詩人陶醉于其中的是都市和宮廷所看不見的鄉村野趣。詩的起句就在捕捉這種野趣,以構成意境:詩人用了兩個“滿”字,寫池塘中雜草叢生,山野間秋水橫流的自然而又荒疏的狀貌。第二句用“銜”字寫日落山間已不是新奇的了,但詩人用了一個“浸”字,卻極其生動地寫出了山在水中、水繞山流的景觀。雖然這里明顯地包含著詩人的主觀感受,但卻形象地寫出了自然本身的情趣。后兩句寫牧童晚歸,詩人仍然突出寫他要表達的“野趣”。牧童騎牛的方式用“橫”描寫,牧童吹笛則是“信口”和“無腔”,其嬌、憨、野、趣與那正襟危坐、簫鼓齊鳴的嚴肅場合相比,不是更生動自然,更悠然自得嗎?這種野趣是一種粗獷、無修飾的美。都市宮廷乏味的整飭,官務的奔忙無聊,夏日的悶熱煩躁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自然和山村歸于寧靜、消閑而又怡然自得之中。
是的,不施雕飾自風流的山村野趣,正是這首詩給讀者帶來的美。
上一篇:杜甫《七言詩·曲江二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翁卷《七言詩·村景即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