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龍·蝶戀花》原文賞析
春 日
雨外黃昏花外曉,催得流年有恨何時了。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
午夢闌珊歸路杳,醒后思量,踏遍閑庭草。幾度東風人意惱,深深院落芳心小。
首句從時間言既有黃昏又有早晨,從環境言既有雨,又有花,這句應作為互文理解,即無論是黃昏還是清晨,無論是雨絲連綿還是鮮花開放,時光都在不斷流逝。流年,指如流水逝去的年華。用“催”,似乎是雨絲和鮮花將歲月催走了。這里表現了作者對歲月如流的無限惋惜,所以說“有恨何時了”。這一問并不需要回答,而是慨嘆、是感情的強化。這種恨,何時才能完,何時才是盡頭。
“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是用具體事物補足上句。燕子春來冬去,“乍來”是剛來,既然燕子剛來,也即春天剛到。但春天剛剛來到卻又快走了,時光真是太快。而且落下的花瓣到處都是,面對這些不由得愁上眉頭。這兩句用具體事物寫歲月流逝之快,因而引起了愁思。
以上為詞的上片,寫歲月如流,面對春天將去,引起無限愁思恨意。
“午夢闌珊歸路杳,醒后思量,踏遍閑庭草。幾度東風人意惱,深深院落芳心小。”午夢已凋殘而歸夢卻杳遠。午夢是現實中的夢,歸夢是希望中的夢。詞中主人公希望歸去,卻又難以實現,因此“醒后思量,踏遍閑庭草”,他在午夢醒來之后,一邊思量,一邊在閑庭漫步。“踏遍”二字,表明他在庭中踱來踱去,走了許久許久,幾乎踏遍了庭中每一個角落。這一久久在庭中漫步的行為,透露了主人公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邊走邊想,走了許久,也想了許多。
“幾度東風人意惱,深深院落芳心小。”東風即春風,東風吹來,表明春天已到,又是一年開始了。這與上片歲月流逝之快的意義一脈相承。正因為一年伊始,不禁感慨不已,思想上也就煩惱起來。“芳心”作者自指,偌大的院落,只有自己獨自一人,孤單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希望不能實現的煩惱、愁緒,蜂擁畢至,末句表面似冷靜,但感情上卻是高潮。
以上為詞的下片,寫希望不能實現的苦悶。
詞的題目是春日,主要寫了因春日而引起的流光易逝的感慨,從而使自己“有恨何時了”、“相對愁眉掃”和“人意惱”。愁的是什么,恨的是什么,惱的又是什么,是因為時間過得太快。為什么因此就愁、就恨、就惱,詞中沒有明說,這就需要聯系作者的身世來考慮。作者南明弘光帝時擢兵科給事中后,“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于南京”(見《明史本傳》),但福王并無中興之意,作者提了建議也不被采納,所以只好“乞終養去”。作者希望為國家干一番事業,但客觀情況卻根本不可能。所以在春日難免有時光流逝、功業未就之感,題為春日而突破了傷春的內容,具有家國之感。因此,使主題得到深化。在寫春日的同時,寄寓了自己的愛國深情和報國之志,在明白曉暢的詞語中又具有含蘊之美。
上一篇:《王國維·蝶戀花》原文賞析
下一篇:《納蘭性德·蝶戀花》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