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蘇軾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組詞中,這第四首最為有名。其主要特點是:別開生面地反映農村生活,意態自然,意境清新,每一幅畫面和每一處細節,都蘊含著詞人豐富真切的感情。
詞的上闋,作者抓住“落棗花”、“響繅車”、“賣黃瓜”三點來寫,把農村的景象點染得鮮明動人。首句為了押韻不按詞的意序而改為倒裝句。這一句,從飄落的棗花,報知這是春末夏初的季節;也窺見作者行經棗花盛開的路上那種喜悅的心情。第二句,“村南村北”一筆寫出農家繅絲的繁忙景象。第三句由景及人,寫在古柳樹下一位穿著粗布麻衣的老農正在叫賣黃瓜。上闋三句,作者將“落花聲”、“繅車聲”、“叫賣聲”著意渲染,從而構成了一幅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農村生活的畫面,生動形象地反映出當時久旱逢甘雨后的喜人景象。
詞的下闋側重寫太守自己的形態和行動,通過“酒困”、“欲睡”、“人渴”、“思茶”、“敲門試問”等一系列細節描寫,真實地表現了太守微服簡從、儉樸深入、平易近人的為政作風。從太守“求茶”一舉,從“敲門試問”四字中,既可以看出詞人對村野平民的謙恭口氣——作為一州的最高地方長官只是以一個過路人的身份向村野人家求水解渴,又可以看出詞人對老百姓的尊重感情——他并不嫌農民的茶具不潔和茶水不凈。這在普遍賤視勞動人民的封建社會里確是難能可貴的。
這首詞清新健朗,文風樸實,以生動活潑的語言,爽朗明快的調子來歌詠新鮮淳樸、生機盎然的景象,這也是這組《浣溪沙》詞的主要藝術特色。從詞的發展看,蘇軾此舉無疑為農村詞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上一篇:《浣溪沙·宋·蘇軾》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平樂 村居·宋·辛棄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