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涂《七言詩·春夕旅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崔 涂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
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催兩鬢生。
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原詩今譯】
春水和落花,惹不了我的情驚,
送盡東風,帆船駛過楚國山城。
萬里家鄉夜夜思呵,蝶夢偏濃,
杜鵑月三更,在枝上口血啼紅。
終年難收故園家書,叫人淚零,
華發催人老,我兩鬢銀絲已生。
唉,何苦不歸家,說歸便歸吧,
這五湖的嵐光煙景,誰個來爭!
【鑒賞提示】
這首詩一題《旅懷》,又作《春夕》。崔涂一生在異鄉漂泊中度過,足跡遍及長江南北、秦隴大地。窮年羈旅的生活,給他的詩抹上了一層抑郁低沉的色彩,充滿了思念故鄉的深情。在《巴山道中除夜有懷》一詩中,他曾寫道:“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人。”凄楚之情溢于言表??途酉娑鯐r,這種寂寥之感更加濃烈,思鄉之念縈回于心,于是,一個暮春的夜晚,這位“孤獨異鄉人”憂悶愁苦、眠而復醒,權且把所夢、所感、所思盡抒于此,寫下了這首《春夕旅懷》。
“水流花謝兩無情”,詩一開始,首先道出觸動詩人離愁鄉思的緣由。一江春水載著紛紛飄落的殘花流向遠方,詩人眼望落花流水,枝衰葉黃,想到明媚春光的即逝、蕭瑟秋風的將臨,更覺年華有限,歲月無情,宛如這“水流花謝”一般,頓時,愁更濃,心更冷。
“送盡東風過楚城?!背牵复尥慨敃r客居的湘鄂一帶,因戰國時為楚地,故稱。此刻,詩人既感到春的可貴,也為留不住春光而深深嘆惋。于是,在他眼里,東風化作了曾給自己帶來希望與快慰的佳人,而今,東風要歸去了,自己卻不能隨她歸去,只能依依不舍地為她送行?!八捅M”二字,化客為主,物我合一,把戀春、惜春而又無法留住春光的感傷表達得頗為貼切、形象。
首聯二句,緣情即景、景動情生,由春歸的傷感觸發故園難返的鄉愁,極為自然地引出了下面思鄉之苦的傾訴。
“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據《莊子·齊物論》載:“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蝴蝶”一句,化用此典,緊扣詩題,寫詩人春夜之中,迷迷糊糊進入了夢境,好似自己回到了故鄉。不過,夢畢竟是夢,莊生夢蝶,原只是一場虛無;夢歸故里,也不能真的回鄉。一覺醒來,月光如水,夜方三更,家鄉仍在千里之外,遠處正傳來杜鵑啼叫的悲戚之聲。杜鵑,又名子規,傳說每于夜啼,口內出血,叫聲宛似“不如歸去……”此時的崔涂,眼見長夜漫漫,耳聞杜鵑夜啼,怎能不愁腸寸斷、鄉思更濃呢?這兩句詩,由入夢,到夢醒,到聽杜鵑聲聲,猶如一組完整的電影畫面,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形有聲,有夢中的歡樂景象,有夢醒的凄慘氛圍,令人感同身受,禁不住與詩人一起泫然淚下。
從頸聯開始,詩由上面的即景生情、借景傳情轉入了直抒胸臆。故鄉的書信動不動經年未有。面對韶光春景,思鄉之情更熾,直教兩鬢白發頓生。本來,春天意味著姹紫嫣紅、生機盎然,而現在,春卻反倒更加撩人愁懷,竟至使人華發滿鬢,足見詩人的愁苦之深。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打點行裝,火速回鄉,以了卻心頭思念呢?我們的詩人何嘗沒有想到這一點。詩的最后他這樣回答:“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意思是說:我這是自己不回去呀,要真想回,回去就行了。那家鄉五湖的美麗景致,有誰來和我爭呢?這里,詩人一番欲歸而又不歸的感嘆,似同前面那種濃重的思鄉之情不相和諧,啟鎖之鑰應是“五湖”二字。五湖,舊指滆湖、洮湖、射湖、貴湖與太湖,在今蘇州、無錫、吳興一帶,是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歸隱之處。詩人以“五湖”借指浙江家鄉的山水,表露了他在歸隱問題上的矛盾和苦悶。崔涂進士得中以后,顛沛連年,客居他鄉,為的是進身仕途,一展抱負。然而,他生逢大唐末世,屢遭坎坷,壯志未酬,卻又欲罷難休。勉強歸隱,一腔悲怨依舊難消。因此,他進退兩難的愁悶孤寂心境無所抒發,只有聊借一紙,自嘲自憐,在故鄉、親人那里尋找宣泄和寄托。至于四途碰壁的仕宦之路,不到山窮水盡,他是不會決然止步的。
上一篇:杜甫《五言詩·旅夜書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七言詩·春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