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陳曾壽·戒壇臥龍松歌》原文賞析
戒壇之松天下奇,尋常所見皆十圍。一松據臺獨下垂,橫出十丈猶躨跜。健鵬探爪風在下,渴蛟飲澗鱗之而。縋幽欲引陰蟄出,承欹力負蒼崖危。萬鈞壓空不危殆,反走潛根疑過倍。凍雨洗干未濡足,眼底渾河犯高塏。云開穿枝落日黃,萬里暮色浮孤觴。欲憑咫尺精靈意,貫入冥搜百怪腸。
戒壇即萬壽戒壇寺,位于北京門頭溝區馬鞍山。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寺內古松姿態各異。據《郭嵩燾日記》載:“閣前松括立。最奇者,左松一株,橫臥階基上,枝皆倒垂,名為臥龍松。”此詩即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比喻,出神入化地描繪了臥龍松奇譎的姿態。
詩的一、二句總攝全詩,突出了一個“奇”字,“奇”字也貫穿全詩。戒壇松不僅奇,而且“尋常”之松,亦有“十圍”之數,這也可見其“奇”了。
“一松”以下八句專寫臥龍松的姿態,處處緊扣“奇”字。在戒壇眾多的松樹中,惟有臥龍松“獨”據臺而下垂,實是奇中之“奇”。它不僅“橫出十丈”,而且猶如虬龍之盤屈飛舉:“橫出十丈猶躨跜”(躨跜,動貌)比喻十分形象、生動。以下又連用兩個比喻:松枝如雄健的大鵬,在風云之上,正欲探爪取物(健鵬探爪風在下);松枝如干渴的蛟龍,正伸頸欲飲深澗之水,而龍須畢張(“渴蛟飲澗鱗之而”)。古松矯鍵屈曲之態,躍然紙上。作者善于以動寫靜,動態感十分強烈。
“縋幽欲引陰蟄出,承欹力負蒼崖危。”松枝下垂伸入幽谷,好像在逗引潛伏在陰暗潮濕處的蟲豸之類,而樹干又似乎承受著向外斜伸的高崖的重壓。一下一上,各顯神通。“萬鈞”二句,一寫樹干,一寫樹根。屈曲的枝干,承受著自身的巨大壓力而不會折斷,與枝干反向生長的樹根無疑比枝干更長。根深干壯,也才能“承欹力負蒼崖危”。
以上八句把臥龍松的形狀、姿態描繪得活靈活現,一條蒼老的臥龍,如在眼前,千姿百態,似欲騰空而起。
在常人眼里,千年古松,似乎應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猶如古稀之老人,毛發全脫。可是臥龍松卻是“凍雨洗干未濡足, 眼底渾河犯高塏”。在暴雨如注、永定河水暴漲、連岸邊高燥之處都被淹沒之時,而臥龍松卻連根也尚未淋濕,可見古松枝葉之茂盛,這又是一“奇”!
結尾四句是抒情。雨過天晴,夕陽映照在古松上,樹影斑駁,隨風搖曳,真是夕陽無限好! 在一片蒼茫暮色中,作者面對自然界的奇跡,舉杯獨酌,不禁要把眼前奇妙的境界,融化進構思奇特的詩腸中了。
上一篇:古詩《滕毅·感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吳偉業·打冰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