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季鎮淮
清酒黃龍約屢訛, 珠江瘴海日橫戈。
全開門戶容蛇豕, 漫握韜鈐布鸛鵝。
燕將不聞誅騎劫, 趙人猶是愛廉頗。
征南部曲凄涼在, 忍聽臨江節士歌。
魯一同
《重有感》七律八首,作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這里選其第一首。前年(1840)已作《讀史雜感五首》、唐李商隱詩有《有感》二首,又有《重有感》,此詩題所本。中英鴉片戰爭,始于道光二十年,止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作者這兩組七律,俱詠鴉片戰爭頭二年時事。
這首起二句,借南宋岳飛抗金的故事隱喻清政府投降派并未積極抗英,松弛戰備,委曲求和,招致珠江及南海戰事日益擴大。黃龍,遼都城,故城在今吉林省農安縣境。南宋抗金英雄岳飛曾與將相約,“直搗黃龍府,與諸君共飲爾”(《宋史·岳飛傳》)。后岳飛為秦檜所害,愿望未能得伸。此詩“約屢訛”,實際是指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一次一次失敗。瘴海,指南中國海。珠江,在廣州市南,出虎門注入南海。頷聯緊承上二句,指出封閉的清王朝被英國資本主義的大炮打開了門戶,侵略者的魔爪伸進了中國;而投降派徒然擁有用兵的權術,漠不關心地布置了對敵的陣勢。全開門戶,指戰局在投降派琦善等左右下,道光二十一年中國東南沿海,又失守虎門、廣州、廈門、定海、鎮海、寧波等城市???。蛇豕,指英國侵略者。我國古代神話中多有封豕長蛇大為民害的故事,如《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薦食上國。”韜鈐,古兵書有《六韜》及《玉鈐篇》,指用兵之策。鸛鵝,古戰陣名?!蹲髠鳌氛压荒辏骸班嶔嬖笧辂X,其御愿為鵝。”杜預注:“鸛鵝皆陳名?!标惣搓?。頸聯上句,借燕惠王中齊田單反間計,不用樂毅而用騎劫,騎劫又為田單打敗,而燕惠王不殺騎劫的故事。(見《戰國策·燕策》),比喻清統治者用投降派琦善代林則徐為兩廣總督,琦善一反林則徐抗敵備戰之所為,執行不抵抗政策,虎門等要塞相繼失陷,而清廷不加懲治。下句借趙國良將廉頗與藺相如為刎頸交,共理國政,抵抗強秦,為趙國人愛戴的故事(見《史記·廉頗相如列傳》),比喻林則徐雖被革職,而國人仍懷念林則徐。末二句痛惜林則徐的部下將士英勇抗敵而得到如此不幸的遭遇,怎能忍受忠誠為國的節義之士慷慨悲壯的歌唱呢?部曲,指林則徐部下。臨江節士歌,古代節義之士的詩歌,《漢書·藝文志·詩賦略》有《臨江王及愁思節志歌》。
魯一同論詩,主張“外閎而中實,中實由于積理,理充而緯以實事,則光采日新“(周韶音《通甫詩存·跋》)。這首七律恰好為他的詩論舉一個例。同情林則徐等抗戰派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指責清統治者對投降派畏敵失地的庇護,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思想。這就是此詩的積理即中心思想。貫串這思想而緯以實事,就充滿了這詩的全部內容。因為要寫的實事就是鴉片戰爭當前的時事,不便于直言其事,從頭到尾都以歷史故事巧妙地來表達,抒發了不平的感慨。全詩結構完整,格律謹嚴,語言樸實含蓄,微婉切切近政治現實,借以諷喻,是詩人現實主義詩風的代表作之一。
上一篇:朱易安《重有感》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文治 朱崇才《重贈盧諶》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