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巨源《七言詩·城東早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原詩今譯】
早春給詩人作品提供了清麗的景色,
綠柳透黃,色調(diào)兒還顯得輕重不勻。
但若能等到上林花兒開得一片爛漫,
那時節(jié)啊,出門所見都是看花的人。
【鑒賞提示】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確實(shí),由于絕句篇幅短小,所以要想寫得含蓄深沉,韻味雋永,就必須采用“睹影知竿”的手法,在簡潔的語言中概括豐富的內(nèi)容,在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中寄托自己深沉的情緒。在這方面,中唐詩人楊巨源是頗知其中三昧的,他的絕句《城東早春》就以簡短的篇幅含蓄地表達(dá)了自己的情志,讀來頗耐人尋味。
在這首詩中,作者要描寫的景物是早春,但他起筆卻是“詩家清景在新春”——既沒有寫和風(fēng)細(xì)雨,春寒料峭,也沒有寫春日融融,大地復(fù)蘇,只是平鋪直敘,信手拈來。乍讀起來,似乎很直露平淡,然而結(jié)合全詩來看,作者在這里強(qiáng)調(diào)的卻是“詩家清景”,也即“我”這個詩人的高雅與一般的“看花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是要“待上林花似錦”的時候才出來賞春,而“我”稍有春意就牽動了詩情;別人喜歡的是“繁花”,而“我”喜歡的是“清景”。真可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了! 其趣味格調(diào)的高下,含蓄地表現(xiàn)于直露的詩句之中,確有先聲奪人之妙。
既然“新春”中只有“清景”才最美,那么,又是什么樣的“清景”使作者如此醉心,如此向往呢?——換句話說,也就是詩人高雅的情志究竟在哪里呢?詩的第二句非常巧妙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綠柳才黃半未勻。”多么美妙的一幅圖畫啊! 經(jīng)過秋風(fēng)的肅殺,冰冷的冬夜,仿佛已經(jīng)凝固了的大地驀地透出了一絲生命的氣息。盡管這柳樹剛剛透黃,我們卻仿佛從這片嬌嫩的黃色中聽到了河水解凍、堅(jiān)冰破裂的聲音,看到了萬象更新的景象,聞到了春天的氣息,體會到了詩人跳動著的詩心! 因此,縱觀全詩,雖然作者只寫了一句描寫“新春”景色的句子,但它卻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既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又非常含蓄地表達(dá)了作者的情志。
詩的后兩句“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是把自己喜愛早春“清景”的高雅情趣和一般的“看花人”的情趣做了鮮明的對比。“花似錦”雖然繁盛熱鬧,卻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綠柳才黃”清高孤傲;“看花人”雖然“出門俱是”,但真正的“詩家”卻不愿與之為伍。因此,詩的后兩句看起來似乎與“早春”的題目并不相干,可它卻有力地烘托了早春的清靜與高雅,把作者那種孤芳自賞的心情襯托到一種更高的境界。
上一篇:王維《七言詩·和賈舍人早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七言詩·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