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重過圣女祠》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商隱
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圣女祠,據《水經·漾水注》,武都關秦岡山懸崖之側,列壁之上有神像,狀如女人,世稱之為圣女神。唐時,這里建有圣女祠。祠在陳倉(在今陜西寶雞市東)、大散關之間,由秦入蜀需經過這里。大中十年(856)春,詩人隨柳仲郢歸長安途經這里,寫了這首詩。因開成二年冬詩人自興元回長安途中經過這里時曾寫有《圣女祠》一首,所以這首詩題為《重過圣女祠》。詩托詠圣女“淪謫得歸遲”的遭遇,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詩的前半寫圣女祠,后半寫重過。首聯是倒裝的兩個句子,次句“淪謫得歸遲”,是全篇寄慨的主旨,一篇之骨,也隱含自傷身世之意,全篇即圍繞“得歸遲”而展開。首句說“巖扉(門)碧蘚滋”,則是由于“淪”之久的緣故。上清,道家所謂神仙所居天上洞府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之一。圣女是由天上神仙所居之所“淪謫”地上人間的。頷聯“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正面描繪渲染圣女祠環境氛圍,進一步表現圣女“淪謫遲歸”之寂寥落寞,無所依據。二句托景言情,寓意在有意無意之間,最耐人尋味,歷來被譽為“有不盡之意”,遂成為千古名句。夢雨,用巫山云雨的典故,暗喻愛情的遇合;靈風,神風,即“何處西南待好風” (《無題·鳳尾香羅》)之好風,喻托以遇合的力量。這一聯借愛情遇合比政治遭逢,概括了自己政治上不斷追求、不斷失望的歷程,深刻而又婉曲地抒發了詩人依托無門的悵惘落寞之情。頸聯突出“重過”,用萼綠華的“來無定所”與杜蘭香的“去未移時”進一步反襯圣女之“淪謫歸遲”,這是詩人二過圣女祠產生的聯翩浮想。萼綠華,道書《真誥》上說,她年約二十,姿容美麗,于晉穆帝知平年間夜降羊權家,來去無定,一月中曾六過羊家;杜蘭香,漁父收養的棄嬰,長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攜其升天,對漁父說: “我仙女也,有過謫人間,今去矣。” (見《墉城仙錄》)意思是說,女仙萼綠華往來沒有定所,不同于圣女的被貶謫而久居人間;杜蘭香于不久之前已升天而去,也不同于圣女的遲遲不歸上清。末聯以圣女的口吻抒慨,說這里所處“淪謫”不歸之寂寥境遇,時望能有職掌仙籍之玉郎與己相會,助之重登仙籍(仙人的名冊),以便從天階摘取紫芝,使自己服后成仙。詩人于困頓失意的境遇之中,表示出對于重登朝籍的渺茫的希望。“憶”字,即思、想望,貫穿上下二句。
這首詩構思新穎,想象奇妙,用語精警,全篇皆以仙真語出之,空靈幽渺,寄托遙深,借圣女的遭際抒寫自己的政治抱負難以實現的苦悶,寫得深沉、凄婉、渾雄;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李商隱《重有感》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