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
菖蒲翻葉柳交枝,暗上蓮舟鳥不知。
更到無花最深處,玉樓金殿影參差。
翠黛紅妝畫鹢中,共驚云色帶微風。
簫管曲長吹未盡,花南水北雨濛濛。
曲江又名曲江池,是唐朝游覽勝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郊。初為漢武帝所建,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加修整,池水明澈,花木環繞,并建有紫云樓、芙蓉園、杏園、慈恩寺等名勝。每到春季,士女紛至,游人如云。這兩首詩正是寫作者春游曲江時所見之景。
第一首。
“菖蒲翻葉柳交枝,暗上蓮舟鳥不知。”前兩句從近處著筆,寫岸邊的美景。春風吹拂,池水泛波,水邊的菖蒲映照著明凈的春水,輕輕地搖動著鮮艷的嫩葉,顯得格外艷麗嫵媚。綠柳垂條,迎風飄曳,繁枝交錯,婀娜多姿。修長的垂柳不時隨風拂過岸邊的蓮舟,枝上的春鳥自在歡鳴,隨枝飄搖,悠然自得。“暗”字和“不知”二字,將柳條和春鳥人格化,活畫出它們輕盈悠閑的神態。一、二句通過春風、鮮花、綠柳、鳴鳥、岸舟等景物,描繪了一幅碧水映花、春風拂柳、鳥鳴枝頭、岸舟蕩波的春景圖,表現了曲江池濃郁的春意盎然的氣氛。
正是在這濃郁的春景中,詩人縱目遠眺,但見——“更到無花最深處,玉樓金殿影參差。”這兩句照應“望”字,將畫面鋪開,從岸邊寫到池中心,描繪了池中水深之處碧水漣漪、樓影參差的壯麗景象。“無花”二字,平易之中見深意,在岸邊淺水中,綠水映花,分外明媚。而在池中“最深處”,春水卻映不著岸花,見不到花影,所以“無花”。雖然無花,但卻有“玉樓金殿”的倒影在澄澈的綠水中參差隱現。這兩句用倒影參差反襯了曲江池高樓櫛比、巍然聳立的繁華熱鬧,給人以無限的想象。
此詩似一幅精美的風景畫。首先從岸邊落墨,細寫春花、垂柳、小鳥和岸舟,作為畫面的背景,然后粗筆勾勒池水中高館樓臺的投影,作為畫面的主體,從而把人們的視野引向茫茫的綠水和高大的樓宇,以實襯虛,以虛寫實,極見構圖之妙。
第二首。
這首詩與第一首在構圖上不同。第一首是由池岸寫到池中心,這首則是以池中為基點,描寫曲江池中畫船云游、歌管悠揚的喧鬧場面。
“翠黛紅狀”,這里指濃抹艷妝的春游女子,她們乘坐著美麗的畫船(畫鷁)在明澈碧綠的春水中悠然游蕩,使人望見不勝驚訝,以為是一片片彩云乘著微風在藍天中緩緩飄過。“共驚”表現了人們對天水混淆的景象所產生的錯覺。“帶微風”三字描繪畫船披著艷妝在綠水中飄然緩行的情狀,極為傳神。前兩句著色甚妙,綠水紅妝,彩云輕風,對比鮮明,相映成趣,展現了曲江池遼闊的水域和艷麗的春光。
三、四句寫曲江池中歌管悠揚給人帶來的幻覺:“簫管曲長吹未盡,花南水北雨濛濛。”曲江池上畫船如云,嬌艷的游女們在畫船中吹管弄簫,曲婉聲長,回蕩天際。聽著這婉轉悠揚的歌管,詩人就像置身于濛濛細雨中一樣,心情舒緩、清爽。古典詩歌中借雨形容管弦的作品相當多。如李賀《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李約《觀祈雨》:“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等。
此詩用形象的比喻和聯想,極力渲染了曲江池喧鬧繁華的春游景象,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宋歐陽修的《采桑子》:“蘭橈畫舸悠然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間,水闊風高飏管弦。”在構思上與此詩幾乎同出一轍。
上一篇:韋應物《休暇日訪王侍御不遇》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約《觀祈雨》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