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①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②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③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④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⑤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⑥
【注釋】 ①采采:采了又采。芣苢:車前草,舊傳其子可治婦女不孕和難產癥。薄言:發(fā)語詞。②有:采取,這里指已采得。③掇(duo 奪):拾取。指將掉落地上的拾起來。④捋(luo 羅):大把大把從枝上摘取。⑤袺(jie 潔):用手捏住衣角以兜物。⑥襭(xie 諧):將衣襟掖在衣帶間兜著。
【譯文】 采呀采呀車前子,快快來呀把它采。采呀采呀車前子,快些把它采下來。采呀采呀車前子,快快來呀拾起來。采呀采呀車前子,快些把它捋下來。采呀采呀車前子,快快來呀兜起來。采呀采呀車前子,快些把它兜回來。
【集評】 《毛詩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卷一)
《韓詩》:“《芣苢》,傷夫有惡疾也?!薄捌]苢,臭惡之草。詩人傷其君子有惡疾,人道不通,求已不得,發(fā)憤而作。以是興芣苢雖臭惡乎,我猶采采而不已者,以興君子雖有惡疾,我猶守而不離去也。”(清·陳喬樅《韓詩遺說考》卷一引)
宋·朱熹:“化行俗美,家室和平,婦人無事,相與采此芣苢,而賦其事,以相樂也。采之未詳何用。或曰:其子治難產?!?《詩集傳》卷一)
清·方玉潤:“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詩經原始》卷一)
近·吳闿生:“……不如說為采藥以療夫疾之為徑直也?!?《詩義會通》卷一)
今·陳子展:“《芣苢》,婦女采車前草之歌?!绾笕酥闪鈩t為《采菱》之詩,采藕則為《采藕》之詩。何它義哉?’(鄭樵)勞者歌其事,此正事外無甚意義。周孚《非詩辨妄》,攻鄭樵說此詩無義,未見其為是。若說時當和平之世,人有和平之音,婦人樂采芣苢,宜懷妊焉,則亦未為不可。”(《詩經直解》,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今·余冠英:“這是婦女采集芣苢時所唱的歌,開始是泛言往取,最后是滿載而歸,歡樂之情可以從這歷程見出來?!?《詩經選譯》,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總案】 遠古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面對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在先民們的思想意識中,普遍形成一種“尚子”的風習。這種遺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仍很流行。多子多胎不僅是福祿生活的象征,而且是道德美的規(guī)范。那么,作為生兒育女的承擔者,婦女的生育能力如何,既為時人所關注,又為自己所重視。車前子,這種可治婦女之難產癥狀的中藥,自然成了婦人的心愛之物?!镀]苢》詩便是一群婦女采車前子時,隨口所唱的短歌。復沓的章法,明快的節(jié)奏,鏗鏘的音韻巧妙地傳遞出了勞動婦女的歡暢怡悅的心境。然而,在一片歡聲笑語的背后,那種對多子多胎的渴求和對道德美的向往之意,無不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因此,僅僅從勞動場景方面解說此詩,未免失之偏頗。
上一篇:漢詩《蔡邕·翠鳥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大雅·蕩之什·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