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運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
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處只臥聽。
空泠峽,即崆嶺峽,為長江三峽最長的西陵峽的一部分,位于西陵峽之牛肝馬肺峽東2.5公里,在湖北秭歸縣之廟河與黑巖子之間,全長2.5公里。其間峰巒聳峙,參差互出。峽內有崆嶺灘,絕崖壁立,水流湍急,挽舟甚難,有“務空其舲,然后得過”之說,故亦稱“空舲”。過去這里灘險流急,礁石密布,河道彎曲,惡浪洶涌,民諺有云:“青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為長江三峽“險灘之冠”。這首小詩抒寫了詩人逆水入川船過崆嶺峽時的內心感受和傲岸之情。
驛亭是古代設于驛路供往來公差或官吏途中休息之所。這里地處長江三峽,山高流急,山風強勁,故風聲獵獵,終日不息。峽內一天之中,日照時間很短,舟師也往往拂曉啟程,趕緊上路,如搶在日落之前,通過急流險灘。逆水行舟,船要憑纖夫之力方能緩慢移行。詩的頭兩句,是對三峽地區舟行實況的描寫。
詩的第三、四句,跳出對行船實況的描述,著重刻畫詩人的內心感受,突出全詩的主旨。王闿運后期因與周圍政見不合,到四川以講學為業,由湘入川,三峽為慣行之路。且詩人一生也頗多顛沛,常年奔走于途,自然界之風浪,人生中之風浪,均多所經歷,司空見慣,故爾有這種“不解愁風水”的深沉感慨和任憑瀑布灘流,水聲若雷,而能安臥舟中的表現。
這首小詩的好處,就在于它意含雙關,自然地把自然界的險風惡浪與生活中的坎坷不平巧妙地融而為一,拓展開去,使這首小詩隱含了豐富的人生感受和哲理,詩人這種處變不驚的態度也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近代詩人狄葆賢評論這首詩“音節瀏亮,殊類太白、龍標”,所說僅及其表,而未及其里。
上一篇:李慈銘《越中燈詞十首庚申客都中作(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遵憲《題黃佐廷贈尉遺像(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