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虛
艱危嘗盡鬢成絲,轉覺讙華不可欺。
幾度哀歌仰天問:何如還我未生時!
王若虛在金亡后,回鄉(xiāng)作了五首題為《還家》的詩句,這是其中最后的一首。詩人歸鄉(xiāng)后所見所聞,使他心緒異常苦悶,愁情傷感郁結心中,難以平靜。“艱危嘗盡鬢成絲,轉覺讙華不可欺”。寫作者經(jīng)歷了半世的艱辛風雨,如今鬢發(fā)斑駁地歸來,面對故鄉(xiāng)慘遭的踐踏、百姓所受的屠戮,深感今后很難再有快樂歡笑的心境,在無限的悲愁和痛苦中,即使一時的歡鬧,都可能是欺騙人的;“幾度哀歌仰天問:何如還我未生時!”“未生時”:指作者未出生時,即金朝的承平時期,那時天下太平。深重的災難使詩人無法解脫,好幾次他都只能悲切地向蒼天哭訴:還不如重還我昔日社會安定、和平的年月!作者身處金元之交的動蕩時期,人民流離失所的現(xiàn)狀,亡國懷土的哀情,使詩人心情悲苦而難于排解。于是,就向蒼天呼喊和責問。“彼蒼者天,殲我良人”這種悲愴至極的發(fā)問,在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jīng)》里就已出現(xiàn)了。
這首詩匯聚了作者在前四首詩中漸積的怨憤,把深切的悲情、和著對故園的深厚懷戀,一起爆發(fā)出來,淋漓盡致地宣泄出滿腔的愁懣。詩句自然質樸,不涂飾,不堆砌,作者直抒胸臆的寫作,正與他“雕琢太甚,則傷其全,經(jīng)營過深,則失其本”的一向主張相吻合,使哀樂之情的抒發(fā)真實而感人。
上一篇:王若虛《還家(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元好問《續(xù)小娘歌十首(其六)》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