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陽阿秦奇舞(1),京洛出名謳(2)。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3)。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4)。久要不可忘(5),薄終義所尤(6)。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7)?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盛時不再來,百年忽我遒(8)。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9)。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10)?
【譯詩】把酒設置在高高殿堂上,親近的友人隨我暢游。廚子備辦了豐盛的菜飯,烹煮肥羊又宰殺嫩牛。秦箏彈奏得多么激昂慷慨,齊瑟的樂音諧和溫柔。跳著歡快的陽阿妙舞,放開抒情的京洛歌喉。痛痛快快地飲過三杯,松寬衣帶席卷美味珍羞。主人拿出千金的厚禮,客人以祝主人長壽相酬。賓主相好的舊約不可忘卻,始厚終薄為道義所恥羞。品德這樣謙誠而恭謹,彎腰鞠躬是想有所求?疾風倏忽飄送白日,日子像流水一樣不息西流。壯盛之時不會再來,百年之期忽覺逼上頭。生時居住在華麗的宮殿,死了就像秋葉飄落土丘。古代圣賢有誰不死,想通了生命的道理又有什么憂愁?
【解析】本詩通過與親友飲宴盛況的描寫以及對光陰易逝的慨嘆,表現出愿趁青春年少建功立業的愿望。
詩的開頭十二句,作者以飄逸的筆,為我們展現了當時宴飲的盛況,以“置酒高殿上,親交從我游”為領起,逐層地交待了豐盛的菜肴,激昂與柔美的歌舞,放懷暢飲的豪興、解寬衣帶的吞食、賓主互祝互頌的情誼——這樣,暢達、豪壯、熱鬧、歡樂的飲宴圖,便躍然于讀者的眼前了。這是寫實,也是后面議論、抒情的基礎。“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就是由此而生發出來的。詩人為什么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除了尚義氣之外,他還有更深的內涵——厚誼深情不可負。詩人故意以一個設問句引起人們的思索:“謙謙君子德,磐折欲何求”?說到這里,詩人故意避而不答,其情良苦,其詞隱約,就愈使人欲探究其根底——“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白馬篇》),為消除混亂局面,一統江山而戰,該是作者的“所求”吧。這個結論,讓讀者由思索與探尋中得出,更顯得其妙無窮。以下的六句則由此一轉,感嘆光陰易逝。“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死是自然規律,但生時——就在那短暫的一生中,卻大有文章可作,倘終日醉死夢生,則不免朽矣。倘能珍惜青春的年華,珍惜分秒時光,為國建功立業,為民造福,那就不必哀傷,不必悲嘆。這也就是對“久要”的“所求”。至此收束全文,的為點睛之筆。
上一篇:經典《竹枝詞》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精衛》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