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漢樂府民歌·婦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行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①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②“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笞。③行當折搖,思復念之!④”
亂曰:⑤抱時無衣,襦復無里。⑥閉戶塞牗,舍孤兒到市。⑦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⑧從乞求與孤買餌。⑨對交啼泣,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⑩棄置勿復道。”
【注釋】 ①丈人:丈夫。②翩翩:淚流不止貌。③屬(zhu主)累:連累,牽累。一說,屬,同“囑”,囑托。莫我兒:莫使我兒。笪(da答)、笞:均打人竹器,這里作動詞用,都是“打”的意思。④行當:猶言即將。折搖:即折夭,死亡。之:指以上囑托之言。⑤亂:古時稱樂曲的最后一章,猶今言尾聲。⑥無衣:指沒有長衣。襦:短襖。⑦舍:放置。⑧親交:親近的友人。⑨從:就。餌:指糕餅之類的食品。⑩行:將。復:又,也要。爾:如此。指與其母命運一樣,將貧病而死。
【譯文】 婦人患病多年,臨終把丈夫叫到床前,要對他說句肺腑之言。望著丈夫還沒開口,心中一酸淚下漣漣。“留下兩三個孩子把你拖累,不要讓他們挨餓受凍,他們有了過錯千萬別動手責打。我眼看就要閉眼去了,你一定要記住我的話!”
[尾聲]抱起孩子來沒有長衣,有件短襖又沒衣里。只得關上家門窗戶,留下孩子獨自趕集。路上遇著親近好友,坐下哭泣久不能起。就請友人替孩子買些糕餅。對著友人陣陣哭泣,淚流滿面不可停止。“我想不傷心悲痛,卻由不得自己。”從懷中取出錢來交給友人。回家進門看見孩子,孩子哭著要找媽抱。徘徊在空蕩蕩的屋中,感到一陣陣心焦。“孩子的命運不久就得跟他媽一樣。干脆丟開吧,不要再提起這些煩惱。”
【集評】 明·鐘惺:“人情自愛其子,亦隨婦人之存亡盛衰轉腳,可感可悲。”(《古詩歸》卷五)
清·朱嘉征:“《婦病行》傷時政也。余聞之先儒曰,世治則室家相保,世亂則室家相棄。”(《樂府廣序》卷五)
清·顧茂倫:“言迄有嗚咽聲。”(《樂府英華》卷五)
清·陳祚明:“情深至語,極高古。”(《采菽堂古詩選》卷二)
清·張玉谷:“此刺人不恤其無母孤兒之詩。然不恤意,都在病婦口中、親交眼中,空際兩面顯出,絕不一語正寫,蓋斥父不慈,非以教孝。避實就虛,固是文家妙訣,亦其忠厚得體處也,良工心苦,曉者實難。詩九句,追敘其婦將死,丁寧其夫善視其子之事,皆題前反跌也。起四句,婦病已久,夫不在旁,欲言必待傳呼,未言先已下淚,寫景凄苦之中,已將其人之平素不顧妻孥,憑空一擊。‘屬累’三句,正寫丁寧,反伏后案。必待如此丁寧,則丁寧未必有用,綴以‘行當’二句,愈覺嗚咽。亂前九句,正敘無母孤兒之苦,皆父之不恤使然也,仍不一語道破。‘抱時’二句,指孤兒之小者,無衣無里,應前‘寒’字。‘閉門’七句,指孤兒之大者,到市逢交,乞錢買餌與涕泣不能起,淚不可止,反復寫出可憐。買餌,應前‘饑’字。后八句,敘親交見而悲傷,與錢送歸,徘徊嘆息之事,皆題后反襯也。索其母抱,直應母病丁寧,空舍徘徊,顯出其父不在。‘行復爾’,‘勿復道’,言母死幾時,竟至于此,父已不顧,我且奈何。如此收住,父之過微而顯矣。”(《古詩賞析》卷五)
【總案】 這首詩在《樂府詩集》中屬《相和歌辭·瑟調曲》,寫一個病婦臨終托孤及她死后其夫艱難撫幼的悲劇故事,反映了漢代貧民生活的凄慘,同時也反映了貧苦人民的偉大母愛。病婦臨終前最擔心孩子凍餓,而她死后孤兒恰恰不免于凍餓。“行復爾耳”點出孤兒的必然結局,酸楚不忍卒讀。全詩善于剪裁,題作《婦病行》,對病婦之病況及死后之安葬竟不著一字,而對選取的典型細節則盡力鋪染,將一個“貧”字、“悲”字表現得淋漓盡致。對詩的標點,歷來分歧頗大,如“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句,或將“舍”劃歸前句,則“到市”的成了孤兒,其父成了逐孤不恤之輩,從而對思想內容的解釋分析出現了很大差異。可備一說,故“集評”也將有關意見錄入。
上一篇:漢詩《劉邦·大風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鄘風·定之方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