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商隱
晴暖感余芳,紅苞雜絳房。
落時猶自舞,掃后更聞香。
夢罷收羅薦,仙歸敕玉箱。
回腸九回后,猶有?;啬c。
李商隱少懷壯志,卻終身潦倒,始終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正因為如此,他的詩歌作品中有不少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詩,往往采用象征手法,將詠物與抒懷結合在一起,曲折而細膩地表達自己的哀怨和愁思。這首寫給友人的和詩,便屬此類作品。
為了深入理解這首作品,必須首先理清它詠物抒懷的兩條相關線索。詩歌從鮮花未謝之前的艷姿寫起,然后緊扣“落花”這一中心題旨,按照“落——掃——收——敕(即存放)”這一自然順序展開,敘事脈絡非常清晰。這就是它的詠物線索。但在這一線之中,還暗含了一條詩人的抒情線索,即詩人對落花由贊佩到珍愛、由珍愛到離苦的感情發展脈絡。這兩條線索一表一里,互相緊貼,充分體現了李商隱詠物抒情詩的基本特征。
詩歌為寫花落,先寫花開:在晴暖氣溫的催發下,那些尚未開花的草木,蓓蕾懸枝,含苞欲放,朵朵紅色的花苞上紛紛綻露出深紅色的花瓣(句中的“絳房”,即絳色的花房;花房是花瓣的總體)。這就告訴人們:鮮花在衰謝之前,它曾經有過令人艷羨和贊嘆的美好青春和黃金時代。然而,詩人知道:世上沒有常開不敗的鮮花;它尤其令人贊嘆佩服的地方,更在于它“落時猶自舞,掃后更聞香”。也就是說,當它衰敗謝落時,不苦悶,不悲傷,仍然保持著它那青春的活力和生氣,載歌載舞地告別綠枝,回歸大地;即使被掃得無影無蹤,仍舊把它的馨香留在人間,使人們得到愉快。詩人筆下的落花形象,是傾注了作者理想和襟懷的藝術結晶。世界上也確實有這樣高尚的榜樣:當他們即將離別人世時,決無辭世的悲哀和徬徨,而是壯懷激烈,熱血盈腔,堅持放射出自己所有的光和熱;他們離去之后,留下的不朽業績和光輝思想仍然光照人間,造福后世。即以詩人自己而言,他生前以血淚和生命熔鑄的六百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不是一直流傳至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以至更久遠的將來嗎?不是一直給后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陶冶嗎?
既然花已落,且被掃,接下去自然就是“收”和“敕”?!皦袅T”與“仙歸”都是“落”字的同義反復和延伸,意即鮮花由開到落的一生已經結束。但這兩個詞語的使用不僅是一種擬人化的手法,而且飽含了詩人對落花的無限感慨和敬重,十分雅致,充滿感情色彩。收羅薦,即被收入了席包和竹筐。敕,原意是“備”,此處可引伸為“藏”,即存放。敕玉箱,也就是被存放在玉制的箱子里。在現實生活中,落花恐怕少有如此幸運的歸宿,但詩人卻執意認為應給落花安排如此美好的去處,正反映了他對落花的無比珍愛之情;而這種珍愛,又源于落花令人贊佩的品格。正由于落花如此令人贊佩,令人珍愛,而如今終于夢收羅薦、仙歸玉箱了,因此,它怎能不勾起人們對它的無限思念和存想呢?怎能不引起詩人的離愁和別恨呢?詩歌的尾聯便抒發了詩人的這一思想情感。它千回百轉,纏綿悱惻,依戀深沉,整個身心似欲與之同化,透露了詩人自身長期郁結心頭的哀怨和愁思。
在藝術手法上,這首作品的特點之一是將詠物與抒懷緊密結合在一起,兩條線索互為表里,這在前面已經說過。此詩的另一個特點,是用語雅艷,描敘細膩,造境精巧,給人以玲瓏剔透的藝術美感。而在這種形式美中,又深藏著詩人冰清玉潔般的美好情感,達到了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的渾然天成和完美統一。
上一篇:《吳王臺·[明]周履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和李太白·[宋]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