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登太白峰》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
一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
太白峰在今陜西省武功縣南90里,是秦嶺著名的秀峰,高聳入云,終年積雪。李白的這首《登太白峰》詩作于天寶元年(742)應詔入京之后。
太白峰以高峻著稱,俗有“武功太白,去天三百”之語。李白的這首詩主要從這一特征著眼。首二句即從攀登的時間上突出太白峰之高。從清晨開始,直到夕陽西下時才登攀到峰頂,可見其山徑之崎嶇漫長,山勢之高峻奇險。一個“窮”字,不僅表明詩人已“窮盡”了太白峰——登上了山巔;而且包括著詩人“窮追不舍”的毅力和勇氣。
“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二句是以山與天的距離之遠來襯托太白峰之高聳接天,站在這峰頂上抬頭就可以和西天剛剛升起的、明亮的太白星對話,太白金星親切地告訴詩人,愿為他打開通往天界的門戶,送他到天界旅行。“天關”乃星的名稱,詩人以浪漫主義的神奇想象,把天關當作通向天庭的門戶,非李白不能有如此大膽的想象! “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是思路的進一步延伸,詩人化用了《莊子·逍遙游》中“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弄也”的語意,靈活自然,不露斧鑿痕跡。“直出浮云”自然也包含超脫人世煩雜,摒棄人間宵小的寓意,是詩人追求自由、向往空闊自然的一種心態的象征。“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是神游天庭時的所見;同時也是詩人站在太白峰巔的一種感覺。表現了詩人對太白峰境界和登太白峰心境的無限懷戀留連之情,如一曲低回宛轉的尾聲給人留下不盡的回味與反顧。
詩人寫這首詩是在應詔入京、“出入翰林中”之時,是在“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疏用之”之際(引文見李陽冰《草堂集序》),因而郁郁不得意。其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遠離人世,正是這種苦悶心情的形象反映。
上一篇:王勃《登城春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登岳陽樓》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