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作者介紹】
袁中道(1570—1632),字小修,公安(今屬湖北)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時年已四十六。他在《游居杮錄》中說:“得了頭巾債足矣。”在《寄王以明居士》書中也說:“卑卑一第,聊了書債。”后授徽州府教授,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有《珂雪齋集》。
他與長兄宗道、二兄宏道及一姊,都是一母所生。母親早年逝世,故而他們少年時處境很凄涼。后來宗道成家,即依靠兄嫂,又與宏道同讀于杜家莊書塾中。長大后,文學見解、詩文風格都相類似,感情上遂不同于一般兄弟。中道《長歌送中郎之吳門》即說:“可憐同氣復同聲,不似人間俗弟兄。”《中郎生日同大兄》又云:“肩隨三兄弟,少年同誦讀。無夜不聯床,寒雨滴疏竹。”《途中懷先兄中郎》又云:“墮地何曾遠別離,難忘官路并行時。”他的詩文中,凡是寫到家人骨肉的,無不情真意切。以骨肉而成文字知己的,宋代有二蘇,但二蘇性格各異,二袁則性行上也很接近。他在《蔡不瑕詩序》中說:“今人好中郎之詩者忘其疵,而疵中郎之詩者掩其美,皆過矣。”可謂知兄莫若弟。
他與宏道一樣,詩不如文,并且也重視情趣,但在《游居杮錄》卷三中,記他曾見周昉《楊妃出浴圖》:“獨足稍大,不知縛足已始于漢宮矣,《雜事秘辛》可考也。”情趣識見,皆令人悶損。
他作品的數量多于宏道。宏道的詩文中還有少量的對晚明政局揭露諷喻之作,他的詩中,卻很少見到,詩的現實內容更顯得淡薄了。
上一篇:《蘇子游赤壁圖》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鄒縣道中口占》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