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屈原九歌·東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暾將出兮東方, 照吾檻兮扶桑;①
撫余馬兮安驅, 夜晈晈兮既明。②
駕龍辀兮乘雷, 載云旗兮委蛇;③
長太息兮將上, 心低徊兮顧懷。④
羌聲色兮娛人, 觀者憺兮忘歸。⑤
絙瑟兮交鼓, 簫鐘兮瑤虡;⑥
鳴篪兮吹竽, 思靈保兮賢姱;⑦飛兮翠曾, 展詩兮會舞;⑧
應律兮合節, 靈之來兮蔽日。⑨
青云衣兮白霓裳, 舉長矢兮射天狼;⑩
操余弧兮反淪降, 援北斗兮酌桂漿;(11)
撰余轡兮高馳翔, 杳冥冥兮以東行。(12)
【注釋】 ①暾 (tun吞):初出的太陽。吾:祭者自稱。檻:欄桿。 扶桑: 東方神樹, 日棲其上。 ②撫: 按。 安驅: 徐行。晈晈: 同“皎皎”, 光明貌。 既: 已。 ③辀 (zhou舟): 車轅,此指車。 雷:謂車聲如雷。一說用雷作車輪,亦通。委蛇 (yi宜):即逶迤,舒卷蜿蜒的樣子。④太息:猶“嘆息”。將上:將上升于中天。心低徊:依戀不舍。低徊,徘徊不進。顧懷:懷戀。顧, 回頭。 ⑤羌: 發語詞。聲色:指東君的車聲旗色。憺 (dan淡): 安然不動, 這里有入迷的意思。 ⑥絙 (geng庚):繃緊弦線。瑟:琴類,樂器。交鼓:相對擊鼓。虡(ju巨):掛鐘的架。⑦篪 (chi池):與竽同是竹制的吹奏樂器,形如笛,有八孔。竽:形如笙略大。 思: 發語詞, 帶有贊嘆語氣。 靈保: 指巫女。 賢: 善。 姱 (kua夸): 美好。 ⑧翾 (xuan軒): 鳥兒輕飛的姿態。 翠: 翠鳥。 曾:,飛。展詩:此指演唱詩篇。會舞:合舞。 ⑨律: 樂律。節:節拍。靈:指東君的隨從諸神。蔽日:形容眾多。 ⑩青云衣:以青云為衣(上裝)。白霓裳:以白虹為裳(下裝)。霓,一種色彩較淡的虹,亦稱副虹。矢:箭。這里是星名。天狼:惡星名。(11)操:持。弧:木弓。這里也是星名。有九星,在天狼星東南,傳說是天弓。弧矢向著天狼星。反:同“返”。淪降:指降落西方。淪,沒;降,下。援:舉。北斗:星名。有七星,形如勺。這里象征酒斗。桂漿:桂花酒。(12)撰:抓。轡:馬韁繩。杳:深遠貌。冥冥:黑暗。東行:古人認為,太陽白天西行,夜里又從大地背面趕回東方。
【譯文】 要出來了,要出來了!東方已透出一線溫柔的光,光線灑在了太陽棲息的神樹扶桑。太陽神乘馬駕車緩緩前進,神態是如此安詳。漫漫的長夜就要結束,東方已經變得明亮。 呵!她的車兒原來是龍,她的車輪發出雷鳴轟響。逶迤的云旗呵!飄舞高揚!長嘆息一聲,將要噴薄而上,卻又遲疑徘徊,回首故鄉。呵!太陽!你東升的美好形象,使所有的觀眾擊節嘆賞。彈起來吧!歡快的琴瑟,將伴奏的鼓點擂響!撞起來吧!編鐘!連鐘架也隨著歡唱!吹起來吧!笙竽!加入到這節奏的瘋狂!呵!看那巫女出來了,打扮得真漂亮,足尖點地,舞步急促,像快樂的鳥兒飛翔。伴舞者翩翩起舞,伴唱者唱起了美麗的詩章。歌協音律,舞會節拍,在眾神的簇擁下,升起了東君太陽! 那太陽神以云霓為衣裳,舉起神箭,一箭就射中惡星天狼!手持那九星組成的弧矢星,返身向著西方沉降。拿來北斗七星做酒杯,酌來芳香的美酒桂漿。在無邊的夜色里,神不停地由西向東高翔。在黑沉沉的夜色里,等待著,新的啟航。
(王 洪譯)
【集評】 宋·洪興祖:“(《東君》)《博雅》曰:朱明耀靈。東君,日也。《漢書·郊祀志》:有東君。”(《楚辭補注·九歌·東君》)
清·林云銘:“楚政日非,賢士寥落,兵挫于秦久矣。日者,君象也。帝出乎震,民所共瞻。而以己之聲色娛人;即與民同樂之意。民得同樂,自樂其樂,亦以歌舞娛君,其愛戴何如乎?然后畢集群策,出兵以除貪殘之敵,飲至策勛,直易事耳。何嘗是祀日,何嘗不是祀日?睠顧楚國,情見乎詞如此。”(《楚辭燈·東君》)
清·戴震:“天狼,一星。弧,九星。皆在西宮。北斗,七星,在中宮。《天宮書》,秦之疆也,占于狼弧。此章有報秦之心,故與秦分野之星言之。用是知《九歌》之作,在懷王入秦不返之后。歌此以頃襄之當復仇,而不可安于聲色之娛也。” ( 《屈原賦注 ·九歌》)
【總案】 東君是古代傳說中的日神,本篇即祠祀頌祝日神之歌。在古代農耕之民看來,太陽和他們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因之對日神十分崇拜與熱愛,這篇樂歌,生動地描繪了巫師祭祀日神的場面,以及太陽神噴薄而出時婀娜多姿的美麗景象, 并融進了楚地人民祭神時特有的祈求福祐的心態。詩人以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精心描繪了東君撲朔迷離、姿態萬千而又神武倜儻的光輝形象。全詩想象瑰麗奇特,意境宏闊,氣勢磅礴,情志剛健質樸, 結構嚴密完整。 言詞文雅清麗, 樂調和諧鏗鏘, 頗為耐讀。
(王少華)
上一篇:漢詩《劉弗陵·黃鵠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