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回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①
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
【注釋】 ①更(geng耕):互相替代。晨風:鳥名。《詩經·秦風》中有《晨風》一篇,抒寫懷人愁苦之情。蟋蟀:《詩經·唐風》中有《蟋蟀》一篇,抒寫時光易逝而當及時行樂的感慨。
【譯文】 東邊的城垣又高又長,延綿伸展,相連不斷。秋風回旋,卷地而起,吹揚起滿天塵土,吹黃了原上的綠草,一片凄然。春去秋來,節序無情變換,轉眼又是年暮。時光催老,令人憂嘆。古有《晨風》之詩抒寫郁郁愁煩,更有《蟋蟀》嘆息著“今我不樂,歲月其除”;古人已有許多感慨,今人能不更通達曠放?且讓我們洗盡憂愁,縱欲歡樂吧,何苦自我約束,使生活更添辛酸坎坷?
【集評】 明·鐘惺:“‘懷’、‘傷’二字,著‘晨風’、‘蟋蟀’上,妙。‘放情志’上加‘蕩滌’二字妙。未有居心不凈,而能放者。”(《古詩歸》卷六)
清·方東樹:“局意與前篇相似,但此云‘放志’,彼言‘立名’,相反不同《十九首》詩非一人所作,故各有歸趣也。‘回風動地’六句,與‘東風搖百草’,各極其警動。陶公《飲酒》第二、三章亦如此。”(《昭昧詹言》卷二)
清·費錫璜:“漢詩有前后絕不相蒙者,如《東城高且長》、《天上何所有》、《青青河畔草》,未可強合,亦不必以后人貫串法曲為古人斡旋。疑此等詩有前解后解之別,可分可合。”(《漢詩總說》)
【總案】 詩人的人生感慨是從客觀景物的感動中發出。詩中所描寫的綿亙起伏的高城,原上正在枯萎的綠草,卷地而起的狂風,以及在秋空中盤旋的晨風鳥和草叢墻根下悲吟的蟋蟀,不僅渲染出一派蕭瑟憂郁的氣氛,而且構成一闊大寂寥的空間。詩人心中郁積的愁苦之情,既受這氣氛的感染而不可遏制地彌散開去,更由于這空間的對照而受到震動,深覺人的個體顯得如此渺小,人生的所有愁煩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故而發出了“何為自結束”的反問。這是一種“人生本不自在,何苦又自己再與自己過不去”的悲苦絕望的情緒。尤其是當“晨風”、“蟋蟀”的意象與《詩經》中的人生感喟相聯系時,詩人的感受又從古人處尋得共鳴而更加深沉。正是這種情緒,深化了“蕩滌放情志”的人生選擇的內涵。
上一篇:楚辭《屈原·九歌·東君》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豳風·東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