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鄘風·桑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爰采唐矣?沬之鄉矣。①云誰之思?美孟姜矣。②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③
爰采麥矣?沬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東矣。⑤云誰之思?美孟庸矣。⑥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注釋】 ①爰(yuan 元):于何處。唐:又稱蒙菜,即女蘿。《爾雅·釋草》:“蒙,王女。”《注》:“蒙即唐也,女蘿別名。”沬(mei 妹):春秋衛國地名,又稱“牧野”,《尚書·酒誥》作“妹邦”,在商紂都朝歌之南,今河南淇縣境內。②云:句首語氣詞。孟姜:姜家長女。孟,排行在前的。姜,姓。古代女子的稱呼往往是在排行字后加上姓。③期:約會。桑中:桑林之中,男女約會的地方。一說“桑中”又稱“桑間”,是衛國地名。要:通“邀”。上宮:衛國沫邑有殷都朝歌之鹿臺,又稱殷墟上宮臺。這里的“上宮”蓋指此地。淇:衛國水名。④弋(yi義):姓。⑤葑(feng風):菜名,又稱蕪菁、蔓菁。⑥庸:姓。
【譯文】 采收女蘿去哪方?要到衛國的沫鄉。心里想的她是誰?姜家漂亮的大姑娘。與我約會在桑林間,邀我上宮去見面,情意綿綿送我來到淇水邊。采收麥子到哪里?要到衛國沫鄉北。心里想的她是誰?弋家漂亮的大閨女。與我約會在桑林間,邀我上宮去見面,情意綿綿送我來到淇水邊。去到哪里采蔓菁?要到衛國沫鄉東。心里想的她是誰?漂亮的姑娘叫孟庸。與我約會在桑林間,邀我上宮去見面,情意綿綿送我來到淇水邊。
【集評】 清·牛運震:“‘云誰之思’,吞吐有情。末句扯長,更覺風韻裊裊。”“三疊一字不換,低徊往復,有神。得意事不厭回復,如醉人喃喃數酒品也。”(均《詩志》卷一)
清·方玉潤:“此姜與弋與庸,則尚在神靈恍惚、夢想依稀之際,即所謂‘期我’、‘要我’、‘送我’,又豈真姍姍其來,冉冉而逝乎?此后世所謂無題詩也。”“三人、三地、三物,各章所詠不同,而所期、所要、所送之地則一,章法板中寓活。”(均《詩經原始》卷四)
清·焦琳:“‘云誰之思’,非己所思而復自問,所以搖曳所思之有專注,更無別一人所能間也。劉氏曰:‘孟姜、孟弋、孟庸……以指所思之人,非必當時實有此三姓之女。’此解最得。”(《詩蠲》卷二)
【總案】 這首詩,從《毛序》到朱熹都認為是諷刺衛公室淫亂行為的。但清人崔述在《讀風偶識》中指出,此詩“但有嘆美之意,絕無規戒之言”,對以前的說法表示了懷疑。我們認為這個懷疑是很有道理的。從詩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上看,它很像一首民間的情歌,是勞動者歌唱他和想象中的情人幽會的事,回環往復,一唱三嘆,令人回味無窮。
上一篇:詩經《國風·周南·桃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雅·小雅·甫田之什·桑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