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陸游·鵲橋仙》
陸游
華燈縱博①,雕鞍馳射,誰記當年豪舉?酒徒一半取封侯②,獨去作江邊漁父③。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蘋洲煙雨④。鏡湖元自屬閑人⑤,又何必官家賜與⑥!
【鑒賞】 這是陸游閑居故鄉山陰時記景抒懷的詞。
全篇作山容水態之詠,棹舞舟橫之什,貌似清曠淡遠,悠然物外,實則身寄湖山,心存河岳,抒寫“身老鏡湖”生涯,正是“心系天山”復國的痛苦反映。
上闋由回憶戎馬生涯開始。首兩句寫他對一生中最難忘懷的 “南鄭幕府”這段軍旅生活是那樣的一往情深: 在華麗的明燈下與同僚縱情地賭博,駿馬鋪上雕鞍,騎上去馳騁射獵。誰還能記得我們當年那種豪放的舉動和舒心的生活?全篇以對句發端,激昂慷慨,寫盡 “當年” 公務之暇的 “豪舉”。第三句折入現實,以 “誰記” 二字引出一片寂寞凄涼。朝廷內投降派主政了,國策又變為忍辱茍安,大有作為的抗金時機白白喪失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回朝,陸游轉官成都,經略中原的偉略成空。作者運千鈞之力于毫末,用“誰記” 一筆兜轉,于轉折中為進層。
后兩句描繪出兩類人物、兩種結局,點明朝廷在重用投降派,打擊主戰派。終日縱酒作樂、搬弄是非之徒,一半都受賞封侯,高官厚祿; 而像自己這種志存抗金、收復國土的儒生卻被投閑置散,獨自離京去作了江邊漁父。事之不平,孰逾于此? “獨” 字又為一折,從轉折中再進一層。經過兩次轉折進層,昔日馬上草檄、短衣射虎的英雄,已經變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了。“獨”字又以入聲直促之音,高亢突起,凝鑄了深沉的孤憤和掉頭不顧的傲岸,聲情并稱,妙合無痕。
下闋承“江邊漁父” 生發。前三句以 “輕舟”、“低篷” 之渺小和 “蘋州煙雨” 之浩蕩對舉,復綴 “占斷” 二字于其間,再作一折進層。“占斷” 即“占盡” 之意,縱一舟自如,凌萬頃煙雨,無拘無束,獨來獨往,謂之 “占斷煙雨”。此句景象浩渺蒼涼,煙水迷離,聲情則于舒緩中蓄拗怒之氣。先前的傲岸之情經此處“占斷” 二字一挑,更為昂揚兀傲的結尾兩句便肆口而出,成為全詞的最高音符。作者借用唐玄宗詔賜賀知章一曲鏡湖的故實而又翻出一層新意: 官家既置我于閑散,這鏡湖風月原本就屬于閑散之人,還用得著你官家來“賜與” 嗎?這個結語表現出作者夷然不屑之志、憤慨不平之意,筆鋒直指最高統治當局。它把通篇迭經轉折進層所積蓄起來的憤激放射沖出,造成震撼效果,表明作者內心極不平靜,壯心未已,英氣可鞠。
全詞景與情、廣與深縱橫交織,于意筆力雄渾,于志怨慕幽遠。
上一篇:《秦觀·鵲橋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鶴沖天》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