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秦風·終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①君子至止,錦衣狐裘。②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③終南何有?有紀有堂。④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⑤佩玉將將,壽考不忘!⑥
【注釋】 ①終南:周之名山,在今陜西省境。何有:有何,有什么。條:山楸,皮葉白,色亦白,材理好,宜做車板。梅:植物名。此句起起興之效用,意以為名山高大,宜有茂木。暗喻人君有盛德,乃宜有顯服,猶山之木有大小也。第二章首句作用與此同。②君子:指襄公。至止:到終南山下。錦衣:古代繡著花紋或畫有花紋圖象的彩衣。狐裘:狐皮袍子。此句描寫君王的服飾。③顏:顏面、容顏。渥丹:紅潤而有光澤的樣子。渥:豐潤、潤澤。丹:本指朱砂,常形容鮮艷的紅色。該句描寫的是君王的容顏。其君也哉:言容貌衣服稱其為君也。這是秦人美其君之詞。④紀(qi起):同“杞”,植物名。另一說,山之廉角。堂:甘棠。“堂”為假借字。一說,為山之寬平處。⑤黻(fu弗):禮服上繡的半青半黑的花紋。繡:刺繡。⑥將將:同鏘(qiang腔)鏘,佩玉碰撞時發出的響聲。壽考:長壽。考:老,年紀大。不忘:不已,長久、永久、永遠之意。忘:借作“亡”。
【譯文】 終南山有什么?那山楸和梅長得多盛旺。君王受封來到了這個地方,身著錦緞和狐皮。面如朱砂紅亮而光潤,這真是我們的國君喲!
終南山有什么?那山麓和山坪是那么寬廣。君王受封來到了這個地方,身著五彩衣裳是多么耀目。他那身上的佩玉,鏘鏘當當,響個不停。祝愿你呀,壽考無疆!
【集評】 《毛詩序》:“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為諸侯,受顯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以戒勸之。”(《毛詩正義》卷六)
唐·孔穎達:“美之者,美以功德受顯服,戒勸之者,戒令修德無倦,勸其務立功業也。既見受得顯服,恐其惰于為政,故戒之而美之。”(《毛詩正義》卷六)
清·姚際恒:“《小序》謂‘戒襄公’,按此乃美耳,無戒意。”(《詩經通論》卷七)
清·方玉潤:“《終南》,祝襄公以收民望也。”(《詩經原始》卷七)
近·吳闿生:“此詩顯為頌美之詞,《序》以為戒,則能得其意于辭旨之外者也。”(《詩義會通》卷一,中華書局,1959年版)
今·陳介白:“這是一首情詩。詩中寫一個女子傾訴她對于一個男子的愛慕。她喜歡他來到幽美的終南山下,并且稱贊他的容色氣度,表達出她所愛的只有這樣的人罷了。”(《詩經選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總案】 同一首詩,對不同心境、不同環境、不同時代的人而言,有不同的認識和見解。但要把握一首詩的原義,必須置詩于作者創作的時代和背景中去,否則,就有可能完全悖于原義。理解《終南》為一首情詩,就完全脫離了此詩產生的時代背景。《詩經》研究集大成者——朱熹,在《詩集傳》中就交待過秦風產生的背景,襄公逐犬戎有功,被周王封為諸侯,受顯服。秦臣見君王撫有西土,應天子命來治其民,于是作此詩來頌美其功業。從詩文中探求詩的意旨,此詩不僅有美頌的一面,也有勸誡之意。如“其君也哉”,為疑而未定之辭。既是頌君,就沒必要說這疑而未定之辭。此篇是美中寓戒,寓戒于頌,美戒有機結合成一體,使讀者(襄公)易于接納。
上一篇:詩經《國風·衛風·竹竿》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邶風·終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