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 參①
強欲登高去②,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注釋】
①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來于北庭、輪臺間。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長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全唐詩》存詩四卷。
②強:勉強。登高:九月九日重陽節,習俗要插茱萸登高。
【詩本事】
這首詩的原注說:“時未收長安。”唐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起兵叛亂,次年長安被攻陷。至德二載(757)二月肅宗由彭原行軍至鳳翔,岑參隨行。九月唐軍收復長安,詩可能是該年重陽節在鳳翔寫的。岑參是南陽人,但久居長安,故稱長安為“故園”。
【賞評】
登高、賞菊,是重陽節的盛事盛景。有花就要有酒,《南史·隱逸傳》記載,陶淵明有次過重陽節,沒有酒,便在菊花叢中獨坐。他的好友王弘便來送酒,大家醉飲而歸。這首詩前兩句便不著痕跡地用了這個典故。登高要“強欲”,可見戰事未捷,心中憂慮;無人送酒,說明戰亂之中沒有友人送酒同飲,共度秋光。由登高無酒,遙想到故園菊花,和王維《雜詩》中追念故鄉窗下之梅同出機杼,但是下句筆鋒一轉,說出詩意的重點所在:“應傍戰場開。”原來詩人掛念著的故鄉正在戰火紛飛之中。如此一來,這首詩就不再是單純地寫思鄉,而將一片深重家國之思點染成幾枝開在硝煙冷雨中的菊花,看似輕易,卻令人掩卷沉思。
上一篇:馬 戴《落日悵望》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
下一篇:元 稹《行宮》抒情贈友離別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