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浣溪沙》
和柳先生
▲一九五○年十一月
顏斶齊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而今一掃紀新元。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
附:柳亞子原詞
浣 溪 沙
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出《和平鴿》舞劇,歐陽予倩編劇,戴愛蓮女士導演兼飾主角,四夕至五夕,連續在懷仁堂奏技。再成短調,欣賞贊美之不盡矣!
白鴿連翩奮舞前。工農大眾力無邊。推翻原子更金圓。戰販集團仇美帝,和平堡壘擁蘇聯。天安門上萬紅妍!
【創作背景】
1950年10月3日晚,毛澤東和柳亞子同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各少數民族文工團的歌舞演出,柳亞子即席賦《浣溪沙》(火樹銀花不夜天)詞一首,毛澤東于次日步其韻和作一首,即前面甲編所錄之《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4日、5日晚,柳亞子又在懷仁堂觀看了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出的舞劇《和平鴿》,欣賞之余,復用前調及同部韻賦詞一首。11月,毛澤東再作此詞和之。
當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祖國解放戰爭。27日,美國派出海軍和空軍,武裝干涉朝鮮的內政,并以第七艦隊向我臺灣海峽游弋,保護已逃到臺灣的國民黨蔣介石集團。7月7日,美國又打著聯合國的旗號,糾集15個仆從國,組織了由美國將領麥克阿瑟為總司令的聯合國軍,進一步擴大侵朝戰爭。9月15日,美軍在仁川登陸,接著又越過三八線,悍然北犯,進逼鴨綠江和圖們江,并不斷派飛機轟炸、掃射我東北地區,嚴重威脅著我國的安全。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痛擊美國侵略軍。自10月25日至11月8日,我軍殲敵一萬三千余人,將戰線從鴨綠江推進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第一次戰役的重大勝利。柳亞子詞中“戰販集團仇美帝”云云,毛澤東和詞中“前線捷音”、“妙香山上戰旗妍”云云,都是寫抗美援朝這場偉大的斗爭。
【注釋】
〔題〕柳先生,見前《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篇詩題注文。
〔顏斶句〕各命前,各自要求對方向自己靠近。前,用為動詞,意為“到(我)面前來”。《戰國策》卷一一《齊策》四記載:“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本句用這個典故,以齊宣王喻指蔣介石,以顏斶喻指柳亞子。蔣介石反革命,柳亞子革命,二人政見本不相投;而蔣介石不肯禮賢下士,柳亞子又剛直不阿,因此二人“多年矛盾廓無邊”。
〔多年句〕多年矛盾,早在1926年柳亞子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時,就曾公開抨擊蔣介石是新軍閥。此后,他始終反對蔣介石暨國民黨當局。詳見前《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篇詩題注文。廓,廣大。
〔而今句〕一掃,一掃而空。承上“多年矛盾”而言。但不是說柳亞子與蔣介石沒有矛盾了,而是說由于新中國的建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和柳亞子等民主人士在政治上是親密合作的,黨對柳亞子等民主人士是尊重和關懷的,因此,柳亞子與我中國共產黨之間不再有像他與蔣介石之間的那種在野者與當政者矛盾沖突的關系。紀新元,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開始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最喜句〕高唱,高妙的詞作。指柳亞子的原唱《浣溪沙》。
〔正和句〕前線捷音,指我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后第一次戰役的捷報。以上二句是說,最令人高興的是,您的佳作恰好與志愿軍的捷報聯袂而至。
〔妙香山句〕妙香山,朝鮮西北部的著名山脈。東北——西南走向。海拔約1,000米。主峰妙香山,海拔1,909米。妍,美麗。
【押韻格式】
本篇守譜押用同一部平聲韻,韻腳分別是“前”、“邊”、“元”、“聯”、“妍”。
【柳亞子原詞注釋】
〔小序〕歐陽予倩(1889—1962),湖南瀏陽人。著名戲劇家兼演員,中國話劇的開拓者和戲劇運動的倡導人之一。1907年在日本參加中國早期話劇(新劇)的第一個演出團體春柳社。回國后參與新劇同志會、春柳劇場,倡導新劇運動。后任電影編導兼演京劇十余年。30年代主持廣東戲劇研究所,四十年代任廣西藝術館館長。建國后,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并當選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余抄》等以及《運動力》、《桃花扇》、《黑奴恨》等劇本二十余部。戴愛蓮,原名愛蘭,女,1916年生,廣東新會人。幼年喜愛舞蹈,6歲即登臺演出。1931年赴英國學習芭蕾舞。1940年回國,先后在重慶、上海、北平的一些學校、學院中教授舞蹈。建國后,曾任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團長、中央歌舞團副團長、北京舞蹈學校校長、中央芭蕾舞團團長、中央歌劇舞劇院副院長等,并曾當選為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國際舞蹈理事會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思鄉曲》、《青年舞曲》、《拾穗女》、《荷花舞》、《春游》、《青春舞》、《瑤人之鼓》、《苗家月》等。飾,扮演。四夕至五夕,指1950年10月4日和5日兩個晚上。懷仁堂,見前《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篇附柳亞子原詞注文。奏技,獻藝。短調,篇幅短小的詞作。按,前兩天亦即10月3日晚,詞人已作過一首《浣溪沙》,因此這里說“再成短調”。
〔白鴿句〕連翩,形容連續不斷。奮舞,奮,鳥振翅而飛。舞劇《和平鴿》中,有演員多人作群鴿裝束而飛舞,故云。前,用如動詞,謂演員向觀眾迎面舞上前來。
〔推翻句〕原子,指原子彈。金圓,指美元。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帝國主義一方面用原子彈恫嚇全世界,一方面用美元引誘一些國家倒向它的懷抱。以上二句是說,全世界的工農大眾力量大無邊,不怕美帝國主義的威脅,不受美帝國主義的利誘,敢于打倒這個擁有原子彈和強大經濟實力的敵人。
〔戰販句〕戰販集團,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竭力煽動新的世界戰爭,以便其軍火商從中漁利,故稱。戰販,戰爭販子。仇美帝,當時,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斗爭中開展了仇視、鄙視、蔑視美帝國主義的宣傳活動。
〔和平句〕擁,擁護。以上二句都是倒裝,且都省略了主語“我們”。按正常語序,即是“仇美帝戰販集團,擁和平堡壘蘇聯”。
〔天安門句〕萬紅,萬朵紅花。妍,鮮艷美麗。
【鑒賞】
過去的不少批評家反對寫和韻的詩詞。因為在原作者是構思好以后自然輕松地寫作,而和者卻要用原作韻腳,語句及意思既不能與原作雷同,又不能與原作無干,這樣寫拘牽太甚,往往傷其真美。如果說寫詩詞是“戴著鐐銬跳舞”(聞一多語)的話,那么寫和韻詩詞就是戴鐐銬踩著別人的腳步跳舞,要想跳好,跳得優美,可真是太難了。但這種高難度的技巧往往能夠檢驗一個詩人的才華、學問和應變能力,有些大詩人的和韻之作甚至還要比原作勝一籌。如蘇軾的名作《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比原作精彩。正因為“難能”,才顯得“可貴”。
毛澤東工于和作,曾寫過《七律·和柳亞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七律·和郭沫若同志》、《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等不少和作詩詞,且都自然天成,絲毫不露“趁韻”的痕跡,水平超出了原作。這首詞又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此詞首句用典。顏斶是齊王的臣下,他不畏國君的威力,敢命國君來拜,不肯前趨拜王,并云:“士貴耳,王者不貴!”真是一身傲骨、不為權貴折腰的名士。這里用傲岸的顏斶來喻柳亞子先生,用齊王來喻蔣介石。柳亞子先生在清末即參加革命,是宣傳資產階級革命的進步文學團體“南社”的發起人,他的許多詩文都是宣傳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在國民黨內,他是著名的左派。他很早就看清了蔣介石的真面目,且不畏其權勢,敢于指斥、抨擊之。1925年8月2日,國民黨左派首領廖仲愷在廣州被右派分子刺殺,柳亞子先生寫了《黃花崗謁廖仲愷先生墓》,一針見血地罵道:“最憐作賊是王敦。”(王敦是東晉貴族,當權后曾殘殺反對者。)他還曾公開說蔣介石是新軍閥。1925—1926年,他在廣州結識了毛澤東、林伯渠、董必武等中國共產黨人。后來,他漸漸將革命的希望寄托在中國共產黨一方,并長期與蔣介石的獨裁統治作斗爭,因此作者說他們“多年矛盾廓無邊”。“矛盾”本是指二人之間不和協的關系,這是看不見,摸不著甚至一般人也不容易感知的抽象的東西。作者用空間畫面“廓無邊”來展示,就顯現了它的多和大。這里的“矛盾”,還不僅僅是蔣介石不肯禮賢下士而柳亞子不愿趨附的矛盾,更主要的是由于蔣介石倒行逆施,消極抗日,發動內戰,違背廣大中國人民的愿望,使社會黑暗、民不聊生,故柳亞子先生堅決反對蔣介石,與他水火不相容。接下去,作者用“而今一掃紀新元”綰往上片,又開辟出下片,謂國民黨統治的黑暗社會已成為過去,如今中國進入了新的時代、新的社會。此句筆力千鈞,是全詞上下片的轉捩處。一般來說,詞的這個轉換處往往在下片首句,而此詞卻將它安置在上結,章法頗新。
上片虛寫,寫以往;下片則實寫,寫現在,抒發自己讀到柳詞后的喜悅心情。看吧,詩人高歌與朝鮮戰場上的捷報聯翩而至,該是多么令人高興啊。高唱的逸響已使作者喜不自禁,加上前線又傳捷報,則其欣喜之情更是無可言喻,此其一。歌聲和著捷音,捷音伴著歌聲,八音繁奏,紛至沓來,好不熱鬧,此其二。按照實際情況來說,柳亞子先生寄來的是詞作,前線戰報或為電傳,本無所謂八音齊奏的熱鬧,也并不同時,我們試看詞人是如何在平淡之中造出不平淡的意境來:第一,詩詞追求的是藝術真實,不一定拘泥于生活真實,盡可以把兩件時間稍有相隔的事放到一起來寫。第二,他不說“高文至”而說“高唱至”,不說“捷報聯”而說“捷音聯”,用“唱”、用“音”,這就化無聲為有聲,使靜寂的文件變成了熱鬧的曲調,平實的內容也就具有了浪漫的情味。
這些如果完全按寫實的手法來處理,那就索然無味了。最后一句“妙香山上戰旗妍”,把鏡頭由眼前推向遠方,推到朝鮮戰場戰旗妍麗的妙香山上,以景作結,戛然而止。這一結與前兩句在空間上是一個大跨度的跳躍,極盡開闔之能事。清沈祥龍《論詞隨筆》云:“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于起。結有數法,或拍合,或宕開,或醒明本旨,或轉出別意,或就眼前指點,或于題外借形,不外白石《詩說》所云辭意俱盡,辭盡意不盡,意盡辭不盡三者而已。”這首詞正是用宕開法結尾的。毛澤東填詞常愛用此法作結,如《采桑子·重陽》:“寥廓江天萬里霜。”《如夢令·元旦》:“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憶秦娥·婁山關》:“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浪淘沙·北戴河》:“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皆是其例。這些結句,都以景結情,詞筆放得開,含有余不盡之意,寫得十分成功。
讀完毛澤東此詞,回過頭來看柳亞子先生的原唱,我們便會對其和作之工,產生更深刻的印象。柳詞下片曰:“戰販集團仇美帝,和平堡壘擁蘇聯。天安門上萬紅妍。”平列美、蘇、中三方,“仇”、“擁”二動詞質木無文,缺乏動蕩之美,殊顯滯澀。試與和作相較,二詞高下自知。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沁園春》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