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談遷2
癸巳閏六月乙亥,微雨,尋霽3。朱太史午隙欲游虎丘4,慫恿之。貰一舟5,經半塘,道柳成列,不似髡我西湖也6,酒數行,及山下,并葛衫蒯屨7,導隸噤聲8,夕陰吹涼,眉宇生綠。自生公石、劍池、鶴澗而上,登靈巖寺,徑轉廡旋9,領略幽曠。返,而材官建德朱氏酌太史10,臨流披襟,余輩為不速之客。錢塘黃文甫宏憲師天主教11,諳日家言12,詆僧一行13、郭守敬之學為未至。余素苦觴政14,以太史知我,免于濡首15,席散,漏盡二十刻。
1 《北游錄》:談遷于順治十年(1653)至順治十三年(1656)去北京期間的見聞錄。2 談遷(1593-1657):清代著名史學家,著有《國榷》等。3 尋:不久。霽:雨晴。4朱太史:即聘談遷為記室而談氏得以北游訪學的朱之錫。虎丘:即蘇州市虎丘山,景致優美,有生公石、劍池、鶴澗、靈巖寺等景點。5 貰(shì):租用。6髡(kūn):古代一種剃去頭發的刑罰。又剪去樹枝亦曰髡。文中二義兼用。7 蒯屨(kuǎi jù):草鞋。蒯,多年生草木植物。屨,鞋。8 導隸:向導。9 廡旋:蜿蜒曲折。10 材官:古時指掌管建筑材料的官員。清代習慣稱將軍、總督、巡撫麾下差弁為材官。建德:浙江省縣名。11 黃宏憲:字文甫,明代天文數學家。12 諳日家言:通曉占候星卜方面的學識理論。諳(ān),熟悉。13 詆:毀謗。僧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學家。郭守敬:元代科學家。14觴政:酒令。15濡首:意為醉倒。
【析點】 談遷記虎丘之游,著意于一個“涼”字。“微雨,尋霽”,帶來幾許涼意;沿七里山塘冶游,水風清涼;道柳成列,蔭涼宜人;至山下,“夕陰吹涼,眉宇生綠”,一“綠”字最為醒目,讀之頓覺神清氣爽;一路游來,亦是“徑轉廡旋,領略幽曠”。其時恰逢六月酷暑,虎丘山竟如此陰涼爽人,加之清波縈繞,山境幽奇,此游豈不快哉?
但“不似髡我西湖也”七字置于文中,頓覺刺目驚心。原來,談遷此次“北游”已是山河易主,先朝淪亡,心懷亡國之哀的談氏看到山塘之柳,想起清兵進駐杭州后,牧馬西湖,湖柳盡毀的情景,不由心溢悲苦,寫下了這七字。此又暗指清政府對浙江一代抗清志士的無情殺戮。一“髡”字實在力重千鈞。
談遷本為史學家,北游之行又“故國飄零百感生’“(談遷《廣陵》),他記虎丘之游便絕無袁宏道“雁落平沙,霞鋪江上,雷輥電霍,無得而狀……”(《虎丘》)的鋪張揚厲;絕無李流芳“覺悠然欲與清景俱往矣”(《游虎丘小記》)的閑情逸志,而是嚴謹中透著冷峻,平淡中滲著雋永,讓讀者透過洗煉剔透的文字,去領會其中的意旨神韻,這便是此文不同于尋常記游文字之所在。
篇末以一“師”、一“誼”、一“詆”附記黃宏憲事,記事嚴謹客觀,淡雋有致,而作者的然否態度盡在未言之中
上一篇:《北歸志三則》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北行日錄一則》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