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詞·(四)詞史分期與作家》鑒賞
詞史的發展也同詩史一樣,也擁有自己的發展階段。唐五代文人詞的發展歷程是——
第一、詞的萌發階段。這可上溯至南朝,如齊梁時的蕭衍、蕭統和沈約的《江南弄》(共十四首),是由三句七言、四句三言組成,從以往的“和聲”變成了“和辭”,已經具備了詞的雛形。經過隋代的醞釀,楊廣、王胄等人的《紀遼東》等四首作品的實踐,已經很接近后來詞的格律,這雖然發生在唐代以前,而它正是唐詞正式產生的前奏。
第二、詞的初創階段。這個階段約出現盛唐前后。這時詩人中開始有人“填詞曲中,不復用和聲”(沈括《夢溪筆談》);并且“逐一聲添個實字,遂成長短句”(朱熹《語類》)。這樣,一種新型詩體——詞正式成立,真正進入了草創時期。
這個階段中的主要作家有:初唐的沈佺期、盛唐后期的張志和兄弟、韋長卿、顧況、戴叔倫和韋應物等人。其中最有名的詞作是張志和按民樂填詞的五首《漁父詞》和韋應物、戴叔倫以胡樂填詞的幾首同調的《調笑令》。這里還有被南宋黃升譽為“百代詞曲之祖”的李白《菩薩蠻》和《憶秦娥》。這兩首詞,就其內容與藝術講,確是少見的佳作,但歷來存在著著作權的爭議。
第三、詞的成長階段。自中唐以后,詞這種新體文學,逐步地茁壯成長了起來,并開始樹立自己的地位。這里的最大推動者,就是劉禹錫與白居易。劉禹錫相繼按《憶江南》、《蕭湘神》、《拋球樂》、《紇那曲》等曲調填詞38首;白居易與劉唱和,也填寫了《憶江南》、《如夢令》、《長相思》和《花非花》等詞26首。這些作品都達到了很高水平,既有完全的音樂效能,又有優美文句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藝術品,對詞的進一步發展起著助推作用。
這時,文人(包括詩人以外的散文家、戲曲家和小說家,以及帝王將相等其他階層人士)填詞的隊伍在壯大,形成一種氣候。如著名的刺史顏真卿、陸鴻漸、徐士衡等人,也與劉禹錫、白居易唱和,跨入了詞人行列。
第四:詞的成熟階段。這是一個較長的時期,詞的成熟也是逐步形成的,它是處于歷史上晚唐、五代時代。這時,填詞已成為普遍風氣,詞調也大量增加,藝術水平大大提高,詞人詞作也越來越多,詞壇呈現著一派欣欣向榮的蓬勃景象。晚唐大詩人杜牧、著名文人、藏書家段成式、詩論家司空圖和帝王昭宗李曄等各界人士都參加了進來,詞人隊伍日益增大。還有創“香奩體”的唐末詩人韓偓和工詞的皇甫松等人,也是這時期的活躍人物。但這時詞壇的真正代表者,卻是溫庭筠。他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因三人均排行十六,人稱“三十六體”。溫庭筠有詞作《握蘭》、《金筌》二集,均已散佚,現行《花間集》,存詞66首。
這個階段,填詞風氣大盛于五代,并由中原推及至西蜀和江南。由于經濟發達的原因,五代詞的重心已不在中原,而移至當時城市經濟比較繁榮的西蜀與南唐。
西蜀詞,以后蜀趙崇祚編的《花間集》為代表。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共收作家18人,作品500首。其中絕大部分作者都是蜀人或仕蜀之人,因此,也是西蜀時期的文人詞集。但他們奉晚唐溫庭筠為其詞的鼻祖。西蜀詞派中有一位值得注意的詞人叫韋莊,他善用白描手法和質樸語言,表達富有生活內容和真摯感情的作品,反映了五代詞的一個新趨勢。
南唐詞壇上,填詞最多、質量最高者,多為統治層中的人物。其中名家有:南唐中主宰相馮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等人。馮詞風格近似韋莊。王國維認為他的詞“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詞風”。
李煜不僅是南唐詞的代表,也是晚唐五代詞的主要代表。在亡國之前的詞作,大多反映宮廷生活,缺乏社會內容;而亡國后,由于思想與生活都經歷了激烈變動,因此詞作內容及風格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它擴大了詞的境界,在內容與風格上,都表現了一種新趨勢,對后來宋詞的發展起著良好的影響。因此,李煜在我國詞的發展史上,不能不占有重要地位。
上一篇:《段克己·鷓鴣天》原文賞析
下一篇:《元代散曲·張養浩·[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