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詩思詞意的生成及其永恒價值》
生活是文學創作的源泉,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毛澤東詩詞大多取材于他親身經歷的革命實踐。毛澤東一生的經歷也是中國革命的經歷,在他的身上蘊藏著中國革命的全部真髓。正像周恩來說的那樣:“毛澤東是在中國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巨大人物”,他是“從人民中生長出來的跟中國人民血肉相聯的,是跟中國大地中國的社會密切相關的,是從中國近百年來和五四以來的革命運動、多少年革命歷史經驗教訓中產生的領袖。”(《學習毛澤東》)他既對火熱的基層生活有親身的體驗和感受,又對中國革命全局發展有完整清晰的把握和了解。毛澤東是一位百世曠出的文武備全的偉大人物,與歷史上的一切詩人相比,沒有誰能像毛澤東那樣,既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又能付諸實踐,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實踐即他親身的經歷是他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六十年代與國際反華勢力的斗爭不能不說是晚年毛澤東的一個偉大實踐。這場斗爭雖然不是拿著槍桿面對面地搏斗,但是精神和意志的較量也使斗爭達到了異常尖銳激烈的程度。詩人站在斗爭前列,領導著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同蘇聯赫魯曉夫集團展開了激烈的論戰。這一時期也是他創作高峰時期。廣闊的社會斗爭和生活實踐,為毛澤東提供了廣闊的題材和豐富的內容。
題材的選擇不僅受到詩人生活經歷和生活空間的制約,同時更決定于詩人的思想觀念和審美個性。毛澤東是中國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中國共產黨最優秀、最忠誠的黨員,也是中國最能熱愛人民的人民領袖。他有最深厚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感情和最進步的革命人生觀。毛澤東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自覺地選取了那些反映革命斗爭或與革命有關的題材。毛澤東的感情始終不曾脫離過人民群眾,他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始終是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別林斯基說過:“越是優秀的詩人,越是屬于他所生長于其中的社會,他的才能的發展、傾向、甚至特性,也就越和社會的歷史發展緊密地聯系著。”(《別林斯基論文學》第22頁)綜觀毛澤東的詩詞,他描寫最多的是革命戰爭時期的軍事題材、社會主義時期的建設題材和中國共產黨人與國際反華勢力斗爭的政治題材。這些都是有關中國革命歷史的重大題材,是人民群眾具體的社會生活題材。人民群眾是毛澤東詩詞歌唱的最重要對象,是詩詞的主角和中心,而詩人描寫個人生活的題材卻很少。這是毛澤東革命的人生觀和審美觀的一個反映。與此相應,毛澤東以他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抒發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和強烈愿望。可以說無產階級的“大我”和詩人個性的“小我”在毛澤東身上高度和諧地統一起來,并且是獨一無二的。毛澤東是一位造詣精深學識博廣的革命家。他的審美觀既有藝術家的豐富細膩,又有革命家的深邃高遠。毛澤東從無產階級革命的斗爭生活中發現了美,革命的斗爭生活也給毛澤東帶來無限的詩情。這些重大題材也唯有這些重大題材才足以表達他超群出眾的崇高心靈與豪情壯志。“一切危害人民群眾的黑暗勢力必須暴露之,一切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必須歌頌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一切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可以說是毛澤東詩詞題材的總括。以中國革命為核心的重大題材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革命性,是毛澤東所提倡的“革命的政治內容”的必然選擇。伴隨著這些重大題材,毛澤東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熱情地歌頌了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及其輝煌的勝利。這可以說是毛澤東詩詞的一個總的主題。
毛澤東自覺地把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生活融為一體,他的思想感情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急劇變革的時代造就了毛澤東,毛澤東也造就了一個新時代。毛澤東詩詞形象地反映了這兩個方面。毛澤東詩詞思想內容深受社會時代的影響,也與毛澤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個性有密切關系,是諸因素綜合形成的產物。毛澤東詩詞的思想內容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毛澤東個人的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也在毛澤東詩詞有所體現。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所處的是動蕩不安的黑暗社會,外族侵略和周圍人民的苦難都使他感到自己責任重大。這一時期毛澤東詩詞的思想內容重點是對黑暗社會和權貴人物的否定和批判,抒發了他自己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和抱負。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后,毛澤東致力于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他的詩詞思想內容主要是描寫和反映人民群眾火熱的斗爭生活,抒發他對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自豪和贊美之情。他的理想也與中國革命的目標融為一體,即消滅反動敵人,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他熱情地贊美新中國成立所帶來的巨大變化。這一時期的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描寫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一是表現中國共產黨人與國際反華勢力的斗爭。在描寫社會主義建設的詩篇中,詩人通過古今對比,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熱情地歌頌了新中國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并表達了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強烈愿望。在描寫與國際反華勢力斗爭的詩篇中,詩人集中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強不屈的意志和敢于斗爭的精神。由此可見,毛澤東詩詞內容的變化與中國革命的發展保持相同的節奏,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在這些變化中也有相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他對中國革命的堅定信念和熾熱情感,那就是他對人民群眾一往情深的熱愛和贊美,那就是他對于理想的執著追求,是他的樂觀主義精神和自主抗爭的意志以及投身實踐的現實品格。中國革命的斗爭實踐和他執著的實踐精神給他的作品帶來了現實主義內容,而他的詩人氣質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革命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又給他的詩詞帶來浪漫主義情調。他的詩詞內容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
毛澤東是一位歷史意識和哲學意識很強的人。他讀得最多的書是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籍。他一生從未停止對歷史和哲學的追求和探究。他對歷史的理解在《賀新郎·讀史》中得到形象的反映。他的歷史意識中也包含著深刻的情感因素。“一篇讀罷頭飛雪”,他猛烈地抨擊了反動統治階級的神圣謊言,并熱情地贊揚人民群眾是歷史上的“風流人物”。這種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唯物史觀表現在毛澤東身上,是他對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的信賴、崇拜、鼓動和贊美。毛澤東深沉的歷史意識使他不停地把自我放在歷史長河中自覺反思,并且閃爍著不斷超越歷史、超越自我的思想光芒。青年時代他“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年時代他堅信“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在晚年他更是經常回顧和總結自己的一生。他的思想精靈在歷史、現實和未來之間來回穿梭,給他的詩詞帶來了深沉的歷史感。
如果說毛澤東的歷史意識包含著濃厚的情感因素,那么他的哲學意識更帶有他迷人的個性魅力。正如我們前文所說的那樣,毛澤東一貫用運動變化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以及人類歷史。在毛澤東詩詞中,萬事萬物無不在“動”之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更不要說那些反映人類活動的詩句了。“動”的宇宙觀使毛澤東詩詞的畫面具有強烈的流動感。因此,“鷹擊長空”絕不止是對鷹的實寫,“山舞銀蛇”也決不止是擬人的手法。“動”也包含著抵抗斗爭的力量,它是矛盾、對立、沖突的結果。毛澤東甚至把斗爭看成是人生的義務和天職。因此,回避矛盾,放棄斗爭都不是革命者應有的態度,革命者應當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自己,獻身于人類解放的正義斗爭,這乃是人生最壯麗的事業。毛澤東以獨特的思維方式發現了斗爭中蘊含豐富的人生和美學價值。“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就是為什么毛澤東詩詞幾乎每一首都要寫到斗爭的哲學基礎,也是毛澤東為什么熱衷留戀于斗爭的哲學基礎。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為什么毛澤東建國后的作品常常提到過去革命戰爭時的斗爭生活。毛澤東將這種人生哲學和美學精神注入他的詩詞,便一掃中國傳統詩詞中那種隱忍不發、外收內斂的儒生習氣,那種對于斗爭的激情熱望體現著詩人桀驁不馴、壯志未酬,隨時準備搏擊的豪邁氣概。矛盾的對立性產生斗爭,毛澤東從這一點出發,認為對立性就是壓抑,人的革命性、斗爭性和進步性都是由壓抑產生的。青年毛澤東對泡爾生那句“無抵抗則無動力,無障礙則無幸福”極為推崇,稱之為“至真之理,至徹之言”。(《〈倫理學原理〉批語》)所以,毛澤東詩詞中描寫在壓抑下奮起抗爭的景象隨處可見。而且當外界的環境壓力越大,他就越顯得亢奮激昂。這其中充滿了自主抗爭、向強者挑戰的反抗意識。
任何革命和斗爭從來都不是個人的事。無產階級革命和斗爭更是如此。個人的力量再偉大,也只能在集體中才能發揮。毛澤東一貫強調集體主義精神和力量。早在五四時期他就提出“民眾的大聯合”。注重組織力量,要求通過政治思想工作使個人統一于集體、服從于集體、獻身于集體。這也就是毛澤東詩詞中為什么人民群眾總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原因。毛澤東堅信人民群眾的集體力量是偉大的、不可抗拒的,它作用于世界的結果也必然是偉大的、不可抗拒的。因此,毛澤東詩詞中表現人民群眾的斗爭總是那樣波瀾壯闊、勢不可當。斗爭是殘酷的,革命的戰爭也是如此。它有失敗、死亡、流血、恐懼和痛苦等等,但毛澤東詩詞舍去了這一切令人沮喪和不快的現象,而用滿腔熱情的語言表現了革命斗爭的勝利、力量、勇敢、崇高和壯美。毛澤東詩詞創作實踐了他在《講話》中所闡釋的“暴露與歌頌”的藝術主張,它確實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在過去的革命斗爭中,它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爭勇氣和勝利信心。在今天,讀他的詩詞依然能使人激動和感奮。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的兩個思想巨人,毛澤東和魯迅代表著現代進步知識分子所走的兩條方式不同的道路,也呈現著兩種不同的心態。在致力于改造國民劣根性的思想革命的道路上,魯迅深感自己的孤獨和寂寞。魯迅思想的深刻性和超前性,使他的心靈一直籠罩在“吾行太遠,孑然失其倡”的寂寞和悲哀之中。他的作品憂思深廣,充滿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否定。毛澤東走的是魯迅所說的“療救者”的政治革命的道路,他的思想也具有深刻性和超前性,但毛澤東詩詞中沒有魯迅那種寂寞感和孤獨感,沒有魯迅作品中那種深沉的憂患意識。毛澤東的詩詞對于社會批判和否定的內容從量上說遠遠不及對革命的贊美和肯定的內容來得多。這些內容體現了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堅定信念和自豪感,體現了他一貫的豪邁氣概和浪漫情懷。從讀者接受的美學效果上說,魯迅的作品是令人警醒的,而毛澤東的詩詞則是催人奮進的。
毛澤東,這位時代的驕子,人民的救星,他曾經被奉為萬人仰慕的神。他的著作包括他的詩詞在內的一切,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人們神圣的歪曲。而今神話破除了,人們從那些大大小小的流行文字中,看到了毛澤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衣食住行和他那與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不可否認,這是有人情味的,也是使人感興趣的話題。然而人們似乎忘記了,毛澤東是一位普通的人,更是一位偉大的人。“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還是讓我們一起多讀一讀毛澤東的詩詞吧,毛澤東每一首詩詞都是窺視他個性的窗口,是理解毛澤東的最明徹的通道。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菩薩蠻》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詩雄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