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雜言詩》
八連頌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連,天下傳。
為什么?意志堅。
為人民,幾十年。
拒腐蝕,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連。
解放軍,要學習。
全軍民,要自立。
不怕壓,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賊。
奇兒女,如松柏。
上參天,傲霜雪。
紀律好,如堅壁。
軍事好,如霹靂。
政治好,稱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團結力。
軍民團結如一人,
試看天下誰能敵。
【創作背景】
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某部八連進駐上海最繁華的地段——南京路。上海是中國產業工人最集中的城市,富有革命的傳統;但也曾經是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勢力最強大的地方,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帝國主義分子預言,共產黨進了上海,不久就會發霉、發黑、爛掉。但是,十多年來,這個連隊的一茬茬干部、戰士頂住了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克己奉公,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受到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贊揚。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這個連隊“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號召全軍干部、戰士向他們學習。毛澤東看到介紹這個連隊先進事跡的有關材料,十分高興。他希望人民解放軍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能夠起到帶頭作用,振奮起全黨和全國人民的革命精神。就在這一年的八一建軍節,他特作此詩對“好八連”予以歌頌,并對全國廣大軍民提出了一系列的期望和要求。
【注釋】
〔雜言詩〕古體詩的一種。最初出于漢代的樂府詩。句度長短間雜,沒有一定的標準。全篇字數不拘,也不用調平仄,押韻方式亦比較自由。
〔好八連,天下傳〕謂“好八連”的名聲和事跡,全國傳揚。
〔為什么六句〕為什么,此三字提問:為什么“好八連”的名聲、事跡能夠“天下傳”?以下五句是對這個提問的具體回答。拒腐蝕,指抗御資產階級及其他非無產階級思想的侵蝕。永不沾,指從不沾染資產階級及其他非無產階級的思想、習氣。
〔解放軍,要學習〕謂全軍都要學習“好八連”。
〔全軍民,要自立〕謂全國軍民都要有民族自信心,不依傍他人,自主獨立。
〔不怕壓八句〕戟,見前《七律·到韶山》篇“紅旗卷起農奴戟”句注文。魅,精怪。賊,指一切反革命勢力。這八句是教導全國軍民要不怕外來的各種壓力,不怕來自外部的武裝威脅,不怕帝國主義以及世界上的一切妖魔鬼怪。
〔奇兒女四句〕奇,杰出。上參天,挺拔向上,高接云天。漢代曹植《升天行》詩曰:“蘭桂上參天。”這四句是說,我中華兒女英雄、杰出,像長青的松柏一樣,高聳云天,傲視霜雪,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都不在話下。
〔紀律好八句〕贊揚人民解放軍紀律好,猶如銅墻鐵壁;軍事好,軍威如雷霆;政治好,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說政治工作做得好,為全國第一,也可通);思想好,能夠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即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霹靂,語本唐代王維《老將行》詩:“漢兵奮迅如霹靂?!?br>
〔分析好四句〕謂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這一條非常重要,對我們大有益處;益在哪里?益在有了共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就有了團結的基礎,團結的力量。
〔軍民二句〕謂我廣大軍民團結得像一個人,試看天下還有誰能夠和我們較量?
【押韻格式】
本篇共押用了兩部不同的韻。前十句用一部平聲韻,韻腳分別是“連”、“傳”、“堅”、“年”、“沾”、“連”。后三十句換用別部仄聲韻,韻腳分別是“習”、“立”、“迫”、戟”、“魅”、“賊”、“柏”、“雪”、“壁”、“靂”、“一”、“析”、“益”、“力”、“敵”。
【鑒賞】
漢人王充在《論衡·對作》中說過:“起事不空為,因因不妄作?!币髮懽饔幸欢ㄔ?,為著一定的目的,即白居易所倡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而不能空為妄作。南京路上好八連,以其平凡中所顯示出來的偉大風格精神為中國軍民樹立了一面旗幟,值得贊揚,值得為之自豪,更值得廣大軍民學習。毛澤東揮起如椽大筆,以別具一格的詩歌形式歌頌和贊美八連,并以藝術的審美宣傳,為全體軍民上了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以時代的內容激蕩起歷史的最強音。不必否認,這首詩具有很強的功利色彩,但崇高的革命目的使得這種功利具有了超越的美,而詩人的胸襟又一次得到展示和開拓。
一開頭,詩人便以一瀉千里的氣勢,從空間的廣闊延展上唱出了對好八連的贊美,而且這種贊美因其傳布天下的廣度而具有不可動搖的肯定。這是普天下人的共同心聲,仿佛一錘定下了全詩的基音。接下來,詩人以設問的形式,自問自答,點出了八連好的原因。一句“為什么”,不僅為下文開辟了馳騁的空間,而且以停頓造成了讀者的想象空間,形成了猜測與期待的接受心態,提高了詩人自答內容的價值和教育效果。“意志堅”,以鏗鏘肯定的判斷涌進了問號帶來的空白地帶,意志堅強的好八連以理性巨人的姿態立了起來。詩人隨著又補充了意志堅強的具體的典型表現,他們幾十年辛辛苦苦,平平凡凡地為人民服務,在最易受到腐蝕影響的地方卻一塵不染,成為解放軍的標兵,人民的榜樣?!耙虼私?,好八連?!痹谟辛顺浞值恼摀驼撟C之后,詩人又一次強調和贊頌了八連的偉大,也為下文做好了自然的鋪墊和銜接。全體解放軍官兵要積極學習好八連的優良傳統,不僅戰爭年代能夠出生入死,不怕犧牲,而且在和平年代更要能保持覺悟,一塵不染,克己奉公。全詩至此,為第一層次。這一部分,詩人以議論為詩。對此詩法,有人曾極力否定,認為“一涉議論,便是鬼道”(明王世貞《藝苑卮言》)。但事實如何呢?議論并非不能入詩,而是“議論須帶情韻以行”(清沈德潛《說詩晬語》)。融情入理,即為正道。毛澤東在第一部分便是把一個無產階級革命的崇高、博大的情懷融進了對標兵連隊的理性贊美之中。
“全軍民,要自立。”詩人由第一層次末對解放軍的號召生發開去,要求全體軍民具有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自立精神。因為“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只能靠我們自己”(《國際歌》)。毛澤東向來重視自立精神于個人、于國家的根本性。個人不必談。在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期,毛澤東就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在延安掀起了大生產運動,為抗戰的勝利提供了物質上的保障。而今,新中國才歷經十多個春秋,更需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乃立國之本。在詩中,詩人并未僅僅籠統地提出自立的總要求,而是緊接著以八個連貫一氣的“不怕”,以江潮奔涌之勢指明了對全體軍民的具體行動要求。首先,詩人把“壓迫”拆開,既從縱橫的交匯之中點出惡勢力的多與強,但又以“不怕”否定之,襯托出一股剛毅之氣;接著詩人又以刀戟代指了敵人的武器,尤其是的確叫人恐怖的原子彈,但又有什么了不起?壓力只能打敗弱者,暴力只能嚇倒膽小鬼,中國軍民豈會害怕?以下詩人又拿鬼魅代指一切形形色色的陰謀詭計及其制造者,又以帝賊直指帝國主義與霸權主義,統統以“不怕”明確地加以否定,洋溢著英雄膽壯的豪氣。這些方方面面、大大小小、明暗隱顯的惡勢力、害人蟲,以變化多端的手段對社會主義大廈進行破壞,尤其是帝國主義正著手實行的“和平演變”計劃,企圖顛覆無產階級專政。但一連八個“不怕”,以強烈的語氣表明了中國軍民的鮮明而勇敢的態度。八個“不怕”,滾動的不僅是詩人的豪情,更是億萬中華兒女的浩然正氣?!捌鎯号?,這一贊美性的判斷既是對上文水到渠成的總結,也是開辟了新的贊頌時空,一改前文那理性色彩極濃的文字,以詩的比興手法,造就出詩意的審美形象,以感性的美讓人體察優秀人民軍隊的堅強壯觀。
自古以來,松柏便以其虬勁挺拔的自然姿態成了堅強剛毅的偉岸人格的象征,它們是中國傳統人格精神象征意象的大丈夫?!八砂乇竟轮?,難為桃李顏”(李白《古風》),“森聳上參天,柯條百尺長”(白居易《和松詩》),這是它們的外在風姿;“凌寒翠不奪,還暄綠更濃”(北齊魏收《庭柏》),這是其內在品質。本詩中,松柏就是軍隊的象征,好八連的象征,從對松柏蒼翠的色調和堅挺的形象的感悟中,讀者可以把握人民軍隊的精神脈搏,把握詩人的心靈律動。詩人繼續用“比”,先言紀律,又言軍事,層層推進。而軍事、戰爭都是政治的繼續,因此,首先要提高政治覺悟,而覺悟的提高,有賴于思想的進步。這就要求加強分析能力的訓練,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以矛盾的分析為基本方法,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以把握事物的本質。分析好,就是辯證法掌握得好。只有這樣,才能對革命事業大有益處;只有這樣,全國軍民才能團結一心,合為一體。詩人以形象的比喻步步深入,以邏輯的層遞和嚴密向前推進。結尾,詩人超越了三言詩的形式而入七言,以石破天驚的神來之筆點出了勝利之源是“軍民團結如一人”,其威力之大,“試看天下誰能敵”。中國的解放戰爭是人民的戰爭,我們的軍隊來自人民,扎根于人民,軍民魚水情。詩人由一個連,而擴及全軍,又擴展到全民,軍民統一,顯示出不斷的超越,壯大了詩的意境。
本詩內容深廣,立意崇高,形式完美。具有獨特意味的是,這種三字經式的三言詩的使用,三字一句的形式組合,具有鏗鏘鏜鎝的節奏,緊鑼密鼓似的節奏造就了詩的氣勢。那種“雄赳赳,氣昂昂”的精神風貌,那種頂天立地的博大寬廣都在遒勁、排沓的節奏中滾涌而來。使得革命的宣傳目的通過詩的抒情而完成。而且,前后用韻的不同,更使得全詩在陽剛之美的宣泄中富含著變化的美。不過,歸根到底,全詩的氣勢來自于詩人自身情感的深邃與崇高,胸襟的開闊與偉岸,所謂“詩品出自人品”(清劉熙載《藝概·詩概》)。只有擁有著縱橫天下的閱歷,鳥瞰世界的眼光,同時,又承繼古代文化遺產之精華的人,才可能把蓄積胸中的革命激情和革命思想噴發而為詩,創造出光彩奪目的優秀篇章。而毛澤東正是這樣的偉人,這首《八連頌》也正是這樣光彩耀人的詩作。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未來期的展望與提升》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格調蒼涼唱“黃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