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車行》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天寶以后,唐王朝對西北、西南少數民族的戰爭愈來愈頻繁,這連年不斷的戰爭不僅給邊疆少數民族帶來沉重的災難,也給廣大中原地區人民帶來同樣的不幸。天寶十載(751),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討伐南詔興兵八萬,死傷過半而慘敗,宰相楊國忠反向玄宗謊報鮮于仲通有功,又在關中大舉募兵,再攻南詔。人們聽說那里疾病流行不肯應征,楊國忠就下令捕人抓壯丁,抓到以后便捆成一串送到軍營,他們的父母妻子追趕著去送行,哭聲遍野。這首詩就是針對此事來寫的。詩中以漢喻唐,詩中的武皇、漢家,都是如此。
這首詩以描寫和敘述相結合的藝術方法,反映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窮兵黷武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的現實。從首句開始到第六句“哭聲直上干(gan)云霄”是詩人親眼所見的景象描寫,在寫新兵出發場面的同時,突出描寫送行者呼天搶(qiang)地、生離死別的悲痛:牽衣頓足,當路阻攔,哭聲震天,慘不忍睹?!皦m埃不見咸陽橋”、“哭聲直上干云霄”二句渲染出兵車之多、人數之眾與送行親人的慘痛之狀,惟其車多人多轍亂行疾,方使塵埃蔽天不見咸陽橋;惟其送者之眾哭聲之高,方使聲干云霄。這里雖有夸張,但惟其夸張,方使人想象其慘烈的程度。這樣就把不義戰爭帶給廣大百姓的災難和不幸充分表現出來了。
從“道旁過者問行人”到“被驅不異犬與雞”,則以當事人的敘述和作者的轉述,具體寫出“點行(hang)頻”在漫長歲月中給予平民生活的戕害:“十五防河”,“四十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一生的美好歲月都被戰爭吞噬了,埋葬了,邊庭流血已成海水,而開邊之意尚未停息,詩人直將筆鋒指向最高統治者,此膽此識古來文人可謂鳳毛麟角,豈能說杜公是忠君之儒?接著詩人又把戰爭給生產帶來的凋蔽: “千村萬落生荊杞”、“禾生隴畝無東西”;對人民的賤視和役使: “被驅不異犬與雞”傾瀉紙面。這正是對統治者的倒行逆施的憤怒控訴!
從“長者雖有問”到“生男埋沒隨百草”,則是以“長者”與“役夫”的對話形式寫出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的憤懣?!扒胰缃衲甓?,未休關西卒……”詩篇從歷史的追溯指向當前的現實,從前方兵役的逼迫轉向后方租稅的勒索,致使百姓發出這樣慘痛的呼號: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重男輕女本是封建社會的一般社會心理,這里寫因戰亂而造成的反?,F象。
上一篇:杜甫《八陣圖》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王昌齡《出塞(二首選一)》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