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踏莎行》
春色將闌,鶯聲漸老。①紅英落盡青梅小。②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③。密約沉沉,離情杳沓。④菱花塵滿慵將照。⑤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⑥
【注釋】 ①闌:殘、盡之意。老:此指黃鶯的鳴聲已不象初春時那么清脆動聽。②“紅英”句:五代·李煜《采桑子》詞:“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庇?,即“花”。戰國·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③畫堂:華麗的居室。蒙蒙:微雨迷蒙貌。唐·溫庭筠《春日雨》詩:“細雨蒙蒙如絳紗?!逼辽剑浩溜L。裊:煙霧繚繞上升貌。④密約:私下所訂的約期。⑤菱花:指鏡。古時用銅鏡,背面常鑄成菱形圖案。唐·李白《代美人愁鏡》詩之二:“狂風吹卻妾心斷,玉箸并墮菱花前?!?⑥“倚樓”句:古《御街行》詞:“夜深無語依空樓?!变N魂:極度悲傷貌。
【譯文】 春天即將逝去,黃鶯的鳴聲也漸衰澀。迎春斗艷的紅花在春雨中飄零,那梅樹枝頭也已結出青青的果子。春雨迷蒙,畫堂里寧靜沉寂,半掩的屏風似在期待,裊裊升騰的一縷余香卻象在訴說。往日惜別時的密約,都隨那迷蒙春雨而飄零沉寂;訴說離情別緒的幽期,也杳無蹤影。唉,心系遠方伊人的閨中少婦,哪有心思去對鏡梳妝,被冷落一旁的菱花鏡落滿了塵埃。神情悵惘、默默無語地獨倚妝樓,憑欄遠眺,望穿秋水,呈現在眼前的卻是:綿綿不盡的芳草,連著那慘郁黯淡的萬里長空。
【總案】 這首濃纖、詩思凄惋的詞和“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銳然其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的一代名相寇準頗難統一在一起。然“人稟七情、應物斯感”(劉勰《文心雕龍》),加之宋人對詞之功用(詞屬“艷科”)的看法,以及宋代上層社會那種享樂、冶游風氣甚濃的環境,故亦不必感到奇怪。這首詞之所以獲得成功,主要在于對景物的動人描繪,與對人物心理的深切體味。作者以纖細優美的筆觸刻畫暮春特有的景致和畫堂的沉寂,進而畫筆透露出人物內心的惆悵和迷惘。外在凄迷的景致和內在銷魂孤寂的交匯,這種情懷與物象的相通,錯綜交織,回旋相撞,從而譜寫成一首傷春念遠的閨怨心曲,活畫出獨守空閨的少婦,對羈旅天涯、久客不歸的心上人的思念與深情。全詞顯得委婉有致,真切動人。
上一篇:蔣捷《賀新郎兵后寓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吳文英《踏莎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